7月,白鱘。8月,儒艮。曾在這片土地上存在了億萬年的動物,就這樣永遠消失了,讓人心生感慨。
相比動物,植物界的死亡大都是靜悄悄的,好在有些告別還會重逢。近些年,國內時常有“消失”百年以上,本以為已經滅絕的植物重現人間。“好久不見”的它們,各有各的故事,《中國花卉報》記者采訪了其中部分植物的發現者。
“消失”時長:125年
最新發現地:云南蒙自
植物分類:苦苣苔科石蝴蝶屬
聽名字可能誤以為它是一種蝴蝶,實際上大花石蝴蝶是植株很小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不僅是中國特有植物,而且它所在的石蝴蝶屬也是我國特有屬。之所以叫大花石蝴蝶,是因為其花朵比其他石蝴蝶屬植物能大一倍左右。
大花石蝴蝶上一次出現,還是在1895年,英國植物學家漢考克在云南蒙自考察時發現了它,標本被采集之后存放于英國皇家植物園中,永久留存。
大花石蝴蝶對生存環境要求很高,要生長在保存較好的石灰巖生境中,生長和開花都難得一見,淡雅的紫色花掛在巖壁上非常漂亮,園藝開發價值很高。
“消失”時長:106年
最新發現地:云南蒙自
植物分類:胡頹子科胡頹子屬
和大花石蝴蝶一樣,竹生羊奶子是一個起了動物名的植物。2021年,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考團隊在云南蒙自天坑發現了20多株竹生羊奶子。人類首次收集到野生竹生羊奶子標本在1915年,為奧地利植物學家韓馬迪從云南蒙自到蠻耗的途中發現。后來,人們再也沒有見過這一物種。
生活在西南地區的很多人對羊奶子這類野果比較熟悉,不過“此君非彼君”,此次發現的竹生羊奶子為蒙自特有,其葉片背面有絨毛,果實特別大。但是有一點相同,它們的果實都可以作為水果食用,味道酸酸的。
竹生羊奶子為灌木,除了能食用的果實,開花也很有特色,常為12朵花簇生于枝上,密被流蘇狀或近星芒狀的鱗片,銀白色,微帶銹色,花期3個月。
“消失”時長:114年
最新發現地:云南蒙自
植物分類:苦苣苔科異葉苣苔屬
異葉苣苔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張挺供圖)
和大花石蝴蝶一樣,異葉苣苔同為苦苣苔科植物和高顏值植物。1898年,愛爾蘭人奧古斯丁·亨利在云南發現了異葉苣苔,自此它杳無音信。2011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在云南富寧發現了它,2021年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蒙自天坑當中又發現了它。
異葉苣苔也是我國特有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東南部、貴州西南部等地,生長在海拔1300至1500米山地密林中的石頭上,或山谷中的陰濕處。
乍看上去,異葉苣苔就是一種普通植物,顯著特點是對生葉“超級”不等大。異葉苣苔的花冠為白色或淡紫色,花朵喇叭形,在陰暗的環境中尤其亮眼。
“消失”時長:103年
最新發現地:西藏墨脫
植物分類:苦苣苔科芒毛苣苔屬
2020年,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科研人員聯合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及廣西植物研究所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上刊發論文,發表了一種“消失”百年后再次被發現的植物物種——Aeschynanthus monetaria。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助理研究員胡君在整理2015年藏東南考察標本時發現,一份奇特的芒毛苣苔標本無法與目前記錄的種類對應。科研人員在查閱國內外大量資料后,發現其與100多年前發表的Aeschynanthus monetaria可以對應上。該物種僅有100多年前采集的兩份標本,標本采集地均屬于我國西藏墨脫縣。這一發現避免了長期以來我國對分布于墨脫的該物種沒有數據記錄無法進行評估的尷尬,也改寫了之前世界上對該物種產地的錯誤界定。
胡君等人為其首次擬定中文名——貝葉芒毛苣苔。它屬于小葉類型的附生亞灌木,筒狀花,花冠長約4厘米,初開為黃色,后變為大紅色,顏色鮮艷,葉子貝殼狀,花葉觀賞性均極高。
“消失”時長:113年
最新發現地: 四川貢嘎山
植物分類:衛矛科衛矛屬
尖齒衛矛不但是中國特有植物,還是四川特有植物。1908年,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在四川西部采集到其果期標本,自那之后的100多年里,即便科研人員多次尋找,也沒尋到它的蹤跡。
直至2021年8月,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科考人員在四川貢嘎山地區發現尖齒衛矛鮮活種群,并首次描述和闡明了它的花部特征,而且根據花的形態及分子證據,支持將其歸入衛矛屬。
尖齒衛矛為常綠灌木,花朵和葉子顏值都很高。葉片暗綠色,革質有光亮,葉片邊緣呈齒狀并因此得名。首次“亮相”人間的花很有特色,紫紅的花色很雅致,拇指般大小。它的花是5個花瓣,5個雄蕊,5個子房,果實也是5瓣。
“消失”時長:115年
最新發現地: 湖北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植物分類:忍冬科七子花屬
在湖北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的七子花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江明喜研究員供圖)
1907年,威爾遜在湖北興山首次發現七子花,當時的模式標本現存于哈佛大學標本館,此后模式標本產地再沒有發現該物種。
今年8月初,湖北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資源本底調查,發現一種開花潔白如玉的植物,后經專家確認,就是“消失”115年之久的七子花。新發現的七子花呈群落分布,面積近千畝,植株最大胸徑20厘米。
七子花為落葉小喬木,頂生圓錐花序具多輪頭狀聚傘花序,每輪具1對3花聚傘花序及頂生單花,共7朵花,故稱七子花。潔白的花朵一簇簇點綴在枝頭,非常壯觀,觀賞性很高。
據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江明喜研究員介紹,最新研究成果將分布于浙江、安徽的七子花命名為浙江七子花,列為七子花的亞種。浙江七子花葉片長寬比例比較大,而七子花葉片扁圓;兩者花的數量也不一樣。
“消失”時長:96年
最新發現地: 湖北后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植物分類:鼠李科小勾兒茶屬
小勾兒茶分布范圍極其狹窄,目前只分布在湖北的十堰和宜昌地區,已被列入世界瀕危植物名錄。1907年,威爾遜在湖北興山發現該物種。此后直至本世紀初,江明喜在宜昌發現1株小勾兒茶,后來陸續又有發現,但每個種群都數量極少。
小勾兒茶為落葉灌木,觀賞性較高,樹形優美,葉片青翠,花為淡綠色。尤其是果實,繁茂且色彩亮麗,掛果期青色、黃色、紅色、紫色、黑色果實相互交錯,晶瑩欲滴。
好消息是,目前湖北的十八里長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苗圃,已經成功繁育了近百株小勾兒茶幼苗。
植物無法“移動”,也不能“言語”,相比動物存在感比較低,很多時候消失得無聲無息。但植物在整個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毋庸置疑,需要投入更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