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來自省內12所學校的中學生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參觀學習,共赴“科技追夢”之旅。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鴻 通訊員 徐燕 殷茵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俊 通訊員 陳長麗
青春少年,科技追夢。7月12日,2022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植物科學專題營在武漢植物園啟動。來自武漢、鄂州、黃石、咸寧、宜昌等地的50名高中學子和帶隊老師,在武漢植物園開啟一場 “科技追夢”之旅。
此次科學營以“科技夢·青春夢·中國夢”為主題,設置植物科學課題探究、科學家精神報告、參觀科學實驗室等多個環節,活動為期3天。營員們將在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化交流和實踐中,格物致知、窮極真理,于植物科學殿堂中領略科學之美。
開營第一課 “非”一般的感受
熱帶稀樹草原上優哉踱步的大象斑馬、全身是寶的非洲明星樹“猴面包樹”、氣勢宏偉的東非大裂谷、野外科考時候遭遇野生動物“親密接觸”……開營第一課,武漢植物園胡光萬研究員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為營員們展示了神奇的非洲和非洲植物。他結合自己的科考經歷講述了非洲的地質歷史、東非主要的植被類型和代表植物。他為營員們介紹中國科學家在非洲開展植物研究的主要成果,強調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
胡光萬的講述生動有趣,點燃了營員們心向科學的火種。營員們腦洞大開,“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環境中植物特性會有變化嗎?”“金合歡與螞蟻共生是環境造就的產物還是機緣巧合?”“在做科學考察的同時如何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會場氣氛熱烈。
科研初體驗 這次來“真”的
你關注過土壤動物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蓮心為什么這么苦?沉睡千年的古蓮子仍可以“復活”的秘密是什么?少年的你對宇宙萬物總是充滿求知欲,帶上好奇心,深入大自然,向科學出發!
“蓮生物堿組分和含量研究”“花青素的提取和鑒定”“植物對大型土壤動物多樣性的影響”……根據高中生的認知水平和特點,武漢植物園蓮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學科組、功能生態學學科組為營員精心設計了5個科學探究課題。各個課題根據強調理論、實踐與探究的結合,兼具科學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學生們分成5個小組開展探究性學習。他們在科學導師的帶領下,按照實地調查、采樣、實驗設計、實驗操作、數據采集分析、得出結論等科學探究流程來開展植物課題探究。最后一天,各組還進行課題成果匯報答辯,由武漢植物園植物學家組成評委團,檢驗營員們的“科研成果”。營員們通過體驗科研流程,與科學零距離接觸,獲得真實的科學研究體驗。
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由中國科協、教育部共同舉辦,中國科學院為支持單位。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于2012年啟動,是全國面向中學生開展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之一。
原文鏈接:
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207/15/content_180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