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陳長麗 記者 陳映琦)生長于公元432年的中國古代蓮;自主培育出來的“提燈賞月”“粉霸王”等新品種……7月9日,作為2022年武漢荷花節的壓軸活動,武漢植物園荷花種質資源圃科普開放日活動精彩上演。
當日,武漢植物蓮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學科組科研人員、高級工程師楊東擔任科普講解員,為公眾展示資源圃的“家底”。他介紹,武漢植物園全園保育荷花品種700多種,其中資源圃就占500余種。
眾多荷花中,“中國古代蓮”因“資歷老”頗受關注。楊東介紹,這株蓮種子出土于遼寧大連普蘭店泥炭層中,根據碳14測定為公元432年左右的古蓮子,后經科研人員精心培育開花。楊東表示,沉睡千年的古蓮子重煥光彩,與蓮子堅硬的果皮、“太空艙”似密閉的結構及擁有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等因素密不可分。
據悉,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從20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系統地調查、收集野生荷花種質資源和原生栽培種。截至目前,該園已保存全球荷花2個種的野生資源及栽培品種,共1000余份種質資源,占全國蓮品種資源總量的80%。今年,該園荷花種質資源圃獲批“國家荷花種質資源庫”。
原文鏈接:
http://kj.kexing100.com/html/2022-07/18/content_1149_150530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