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2022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植物科學專題營在武漢植物園啟動。來自武漢、鄂州、黃石、咸寧、宜昌等地的50名高中學子和帶隊老師,赴武漢植物園開啟一場 “科技追夢”之旅。此次科學營以“科技夢·青春夢·中國夢”為主題,設置了植物科學課題探究、科學家精神報告、參觀科學實驗室等多個環節,活動為期三天。營員們將在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化交流和實踐中,格物致知、窮極真理,于植物科學殿堂中領略科學之美。
武漢植物園科普開放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張莉俊向營員們介紹了武漢植物園概況。她表示,武漢植物園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國家自然科學的崇高殿堂,承擔著提高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為國家培養后備科技創新人才的重任。她期望青少年對科學永葆好奇之心,心懷科學夢想,勇攀科學高峰,用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來指導學習和生活。
開營第一課 “非”一般的感受
熱帶稀樹草原上悠哉踱步的大象斑馬、全身是寶的非洲明星樹“猴面包樹”、氣勢宏偉的東非大裂谷、野外科考時候遭遇野生動物“親密接觸”,開營第一課,武漢植物園胡光萬研究員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為營員們展示了神奇的非洲和非洲植物。他結合自己的科考經歷講述了非洲的地質歷史、熱帶東非主要的植被類型和代表植物、熱帶東非植物豐富性。他為營員們介紹了中國科學家在非洲開展植物研究的主要成果,強調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
胡光萬的講述生動有趣、娓娓道來,營員們紛紛腦洞大開,“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環境中植物特性會有變化嗎?”“金合歡與螞蟻共生是環境造就的產物還是機緣巧合?”“在做科學考察的同時如何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會場氣氛熱烈,師生之間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希望同學們熱愛科學事業,積極投身植物科學研究的領域。” 講座通過大師引領,鼓勵青少年厚植科學家精神,成為具有家國情懷、崇尚科學的追夢少年。
科研初體驗 這次來“真”的
你關注過土壤動物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蓮心為什么這么苦?沉睡千年的古蓮子仍可以“復活”的秘密是什么?少年的你對宇宙萬物總是充滿求知欲,帶上好奇心,深入大自然,向科學出發。
“蓮生物堿組分和含量研究”“花青素的提取和鑒定”“植物對大型土壤動物多樣性的影響”……根據高中生的認知水平和特點,武漢植物園蓮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學科組、功能生態學學科組為營員精心設計了五個科學探究課題。各個課題根據強調理論、實踐與探究的結合,兼具科學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學生們將分成5個小組開展探究性學習。他們將在科學導師的帶領下,按照實地調查、采樣、實驗設計、實驗操作、數據采集分析、得出結論等科學探究流程來開展植物課題探究。最后一天,各組還將進行課題成果匯報答辯,由武漢植物園植物學家組成評委團,檢驗營員們的“科研成果”。營員們將通過體驗科研流程,與科學零距離接觸,獲得真實的科學研究體驗。
武漢植物園將依托自身學科優勢和科技教育資源優勢,以深厚的科技創新氛圍和實踐平臺為基礎,為營員開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科技文化活動,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由中國科協、教育部共同舉辦,中國科學院為支持單位。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于2012年啟動,是全國面向中學生開展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之一。每年暑期海峽兩岸暨港澳萬余名品學兼優、對科學探究有濃厚興趣的優秀高中生走進重點高校、知名企業和科研院所開展科技與文化交流活動。2014年,高校科學營新增基礎科學專題營,武漢植物園是全國唯一一個承辦“植物科學”專題營的科研機構,并且連續八年承辦了該活動。
原文鏈接:
http://www.appwuhan.com/folder1/folder8/2022-07-12/454365.html?_hgOutLink=news/NewsDetail&id=45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