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四川省蘭科植物資源專項調查期間,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科研人員和四川臥龍國家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聯合命名了蘭科植物新種:臥龍無柱蘭Ponerorchis wolongensis G.W. Hu, Yue H. Cheng & Q.F. Wang(圖1)。這是繼中華珊瑚蘭Corallorhiza sinensis G.W. Hu & Q.F. Wang之后,武漢植物園今年命名發表的、產自四川的第二個蘭科植物新種。相關文章以Ponerorchis wolongensis (Orchidaceae, Orchidinae), a new species with variable labellum from Hengduan Mountains, western Sichuan, China為題發表在國際植物學期刊《北歐植物學雜志》(Nordic Journal of Botany)上。
蘭科是被子植物最大的科之一,全世界估計有28000種左右,除地球兩極和極干旱荒漠以外,蘭科植物廣泛分布于各種陸地生態系統。蘭科植物有著極大的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以致野生蘭科植物資源遭到很大的人為破壞,《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已將蘭科植物全部列入保護物種名錄。2020年7月,臥龍保護區工作人員采集到一種開白花的矮小蘭科植物,經武漢植物園正在川西進行蘭科植物調查的團隊鑒定,確定該種屬于無柱蘭屬(最新的蘭科系統學研究已將《中國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中收錄的無柱蘭屬(Amitostigma)并入小紅門蘭屬(Ponerorchis))。經查閱相關文獻和進一步開展形態學及分子系統學研究,發現該種與本屬中已知物種均不同,最終確定其為新種。根據其模式產地臥龍自然保護區的名字,將其命名為臥龍無柱蘭(Ponerorchis wolongensis)。
形態上,臥龍無柱蘭和頭序無柱蘭(Ponerorchis capitata)最接近,它們都有著頂生密集的總狀花序,白色的花,相近形狀的花瓣和萼片。但臥龍無柱蘭與其區別在于:葉長披針形至線形,長約8-22 mm、寬約1.5-2.5 mm;花序具花3-6朵;唇瓣側裂片橢圓形到長圓形,長約2-3 mm、寬約1.5-2 mm;唇瓣的中裂片橢圓形或短舌狀,形狀多變,先端波浪狀,或中部凹陷,且凹陷處有一小齒突,有時先端深裂。分子系統學研究表明:臥龍無柱蘭與四川小紅門蘭親緣關系較近(圖2),但兩者在形態上差別很大。

圖1 臥龍無柱蘭Ponerorchis wolongensis G.W. Hu, Yue H. Cheng & Q.F. Wang

圖2 包含臥龍無柱蘭的進化樹(基于兩個核基因五個葉綠體序列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