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本學科組立足于我國水資源保護和大型水利工程生態安全的基礎科學問題和國家重大需求,以揭示生態系統退化的機制,發展流域尺度上生態系統恢復和水資源保護的原理與方法,提出流域生態系統生態環境保護對策和安全管理模式。針對我國大型水利工程如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工程(中線)引起的區域生態環境變化,在深入研究生物多樣性的格局及其與自然環境和人為活動關系的同時,重點揭示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效應尤其是對水環境調控的機制,構建我國大型工程生態環境信息集成和監測平臺,提出受損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對策,豐富工程生態學理論和實踐,發展流域科學及區域可持續性發展的理論。本課題組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Water Research、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國際學術期刊上。


            研究組長

            姓   名 張全發 學   歷 博士
            職   稱 研究員 職   務 博士生導師, PI
            通訊地址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一路201號
            郵政編碼 430074 電子郵箱 qzhang@wbgcas.cn
            姓 名: 張全發
            學 歷: 博士
            職 稱: 研究員
            職 務: 博士生導師,PI
            通訊地址: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一路201號
            郵政編碼: 430074
            電子郵箱: qzhang@wbgcas.cn

            簡要履歷
            1988.8-1993.11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
            1993.11-1994.8 美國華盛頓大學森林資源學院訪問學者
            1998.6-2000.12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環境科學系博士后
            2001.1-2004.5 加拿大自然資源部加拿大遙感中心遙感應用研究科學家

            研究組科研項目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河流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對流域土地利用和水體營養元素變化的響應(張全發)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微生物驅動的河流生態系統氮循環過程及其耦合(張全發)
            • 三峽工程運行安全綜合監測系統(張全發)
            • 企業任務:水位變化對巨柏生長影響及適宜生境評估研究(張全發)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源頭河流砂質基質粒徑結構對河流反硝化潛力的影響和關鍵微生物過程研究(王偉波)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河流砂質基質脫氮潛能及相關微生物脫氮機理研究(王偉波)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植被恢復和水文變化背景下水庫消落區土壤碳氮循環關鍵耦合過程及其微生物調控機制(葉琛)
            • 中國科學院任務:消落區氮循環研究(葉琛)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水庫消落區土壤氮循環的關鍵過程對氮磷輸入增加的響應機制(葉琛)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結合UAV-LiDAR和衛星遙感數據的紅樹林退化多尺度監測研究(王德智)

            研究組代表成果

            代表性論文:
            1. Jiang H, Liu WZ*, Li Y, Zhang J, Xu Z. 2022. Multiple Isotopes Reveal a Hydrology Dominated Control on the Nitrogen Cycling in the Nujiang River Basin, the Last Undammed Large River Basin on the Tibetan Plateau.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021/acs.est.1c07102.
            2. Wang DZ, Wan B, Qiu P, Tan X, Zhang QF. 2022. Mapping mangrove species using combined UAV-LiDAR and Sentinel-2 data: Feature selection and point density effects.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69(3): 1494-1512.
            3. Gong Y, Wu J*. 2021. Vegetation composition modulates the interaction of climate warming and elevated nitrogen deposition on nitrous oxide flux in a boreal peatland. Global Change Biology, 27: 5588-5598.
            4. Gong Y, Wu J*, Le TB. 2021. The counteraction between abiotic and biotic factors on methane fluxes in a boreal peatland: vegetation composition change vs warming and N deposition. Geoderma, 395: 115074.
            5. Wang WB*, Hu MM, Shu X, Li H, Yang YY, Zhang QF*. 2021. Microbiome of permeable sandy substrate in headwater river is shaped by water chemistry rather than grain size and heterogeneity.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780: 146552.
            6. Shi WJ, Du M, Ye C*, Zhang Q*. 2021. Divergent effects of hydrological alteration and nutrient addition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China. Water Research, 201: 117308.
            7. Tan X*, Hou E, Zhang QF, Bunn SE. 2021. Benthic metabolism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attributes at multiple scales and its linkage to alg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streams. Hydrobiologia, Online. https://doi.org/10.1007/s10750-021-04693-9
            8. Wang DZ, Wan B, Liu J, Su Y, Guo Q, Qiu P, Wu X. 2020. Estimating aboveground biomass of the mangrove forests on northeast Hainan Island in China using an upscaling method from field plots, UAV-LiDAR data and Sentinel-2 image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85:101986.
            9. Yang YY, Wang WB*. 2018. Benzyldimethyldodecyl ammonium chloride shifts the proliferation of functional gen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in natural water from eutrophic lak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36: 355-365.
            10. Ye C, Cheng XL, Zhang KR, Du M, Zhang QF*. 2017. Hydrologic pulsing affects denitrification rates and denitrifier communities in a revegetated riparian ecotone.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15: 137-147.
            11. Shu X, Zhang KR, Zhang QF, Wang WB*. 2017. Response of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o restoration approaches and submergence in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zone of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China.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145:119–125.
            12. Tan X, Ma P, Bunn ES, Zhang QF. 2015. Development of a benthic diatom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BD-IBI) for ecosystem assessment of subtropical rivers,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51: 286-294.
            主要專著:
            譚香 劉妍《漢江上游底棲硅藻圖譜》 2022
              姓   名 葉 琛 學  歷 博士
            職   稱 研究員 職   務 博士生導師
            通訊地址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一路201號
            郵政編碼 430074 電子郵箱 yechen922@wbgcas.cn
            姓 名: 葉 琛
            學 歷: 博士
            職 稱: 研究員
            職 務: 博士生導師
            通訊地址: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一路201號
            郵政編碼: 430074
            電子郵箱: yechen922@wbgcas.cn
            簡要履歷

            2012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獲生態學博士學位。同年留在武漢植物園工作。2019年,任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研究員。目前主要從事水陸交錯帶生態恢復與養分循環研究。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項目、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人才項目,已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代表作發表于Water Research、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Functional Ec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Geoderma等期刊。兩篇論文入選“top1% ESI 高被引論文”。2019年獲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五)。


            姓   名 譚 香 學  歷 博士
            職   稱 副研究員 職   務 碩士生導師
            通訊地址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一路201號
            郵政編碼 430074 電子郵箱 xtan@wbgcas.cn
            姓 名: 譚 香
            學 歷: 博士
            職 稱: 副研究員
            職 務: 碩士生導師
            通訊地址: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一路201號
            郵政編碼: 430074
            電子郵箱: xtan@wbgcas.cn
            簡要履歷

            2011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大學(培養單位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獲生態學博士學位,2015年畢業于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環境學院,獲自然科學博士學位。2005年開始在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工作,歷任實習研究員、 助理研究員和副研究員。目前研究興趣與方向為河流食物網和水生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等。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基礎專項子課題、湖北省重點研發等科研項目,已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訊作者SCI論文20篇,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4完成人,4項發明專利及軟件著作權。


              姓   名 王偉波 學  歷 博士
            職   稱 副研究員 職   務 碩士生導師
            通訊地址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一路201號
            郵政編碼 430074 電子郵箱 wangweibo@wbgcas.cn
            姓 名: 王偉波
            學 歷: 博士
            職 稱: 副研究員
            職 務: 碩士生導師
            通訊地址: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一路201號
            郵政編碼: 430074
            電子郵箱: wangweibo@wbgcas.cn
            簡要履歷

            2009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和副研究員,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訪問學者,德國卡魯理工學院高級訪問學者。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1項,面上項目2項;主持科技部863專題課題,中科院STS項目和中科院重點培育項目子課題等系列項目。累積發表論文40余篇,申請和授權專利10余項。


              姓   名 蔣浩 學  歷 博士
            職   稱 副研究員 職   務 碩士生導師
            通訊地址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一路201號
            郵政編碼 430074 電子郵箱 jianghao@wbgcas.cn
            姓 名: 蔣浩
            學 歷: 博士
            職 稱: 副研究員
            職 務: 碩士生導師
            通訊地址: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一路201號
            郵政編碼: 430074
            電子郵箱: jianghao@wbgcas.cn
            簡要履歷

            2019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同年入職深圳大學從事博士后科研工作。2021任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副研究員。目前研究方向為水生生態系統生源物質循環及其生態環境效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基金等項目2項,并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基金、面上項目以及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等數個重要項目。已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主流刊物上發票論文10余篇。


              姓   名 王德智 學  歷 博士
            職   稱 副研究員 職   務 碩士生導師
            通訊地址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一路201號
            郵政編碼 430074 電子郵箱 wuhan1990hk@126.com
            姓 名: 王德智
            學 歷: 博士
            職 稱: 副研究員
            職 務: 碩士生導師
            通訊地址: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一路201號
            郵政編碼: 430074
            電子郵箱: wuhan1990hk@126.com
            簡要履歷

            2020年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測繪科學與技術專業博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流域生態中心工作。研究方向為:植被遙感和流域生態空間分析;一是基于野外調查、無人機遙感(激光雷達/多光譜/高光譜)和衛星遙感數據,從多尺度研究植被動態變化以及定量評估碳儲量和多樣性;二是結合遙感和GIS技術,探究流域陸地生態環境時空演變與河流水環境之間關系。榮獲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開放基金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人文地理等期刊上以第一/通訊作者共發表論文16篇。擔任ISPRS、JAG、JSTARS、RS、SR、MF等十多家期刊審稿人。


              姓   名 舒 梟 學  歷 碩士
            職   稱 高級工程師 職   務 碩士生導師
            通訊地址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一路201號
            郵政編碼 430074 電子郵箱 shuxiao198259420@sina.com
            姓 名: 舒 梟
            學 歷: 碩士
            職 稱: 高級工程師
            職 務: 碩士生導師
            通訊地址: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一路201號
            郵政編碼: 430074
            電子郵箱: shuxiao198259420@sina.com
            簡要履歷

            2010年6月畢業于云南農業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獲得碩士學位,同年進入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工作,2019年晉升為高級工程師。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生物學。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及國際合作項目、國家863子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及中科院STS項目。發表科研論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發表SCI收入的科研論文9篇,2項發明專利獲得授權。


              姓   名 龔 宇 學  歷 博士
            職   稱 副研究員 職   務  
            通訊地址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一路201號
            郵政編碼 430074 電子郵箱 gongyu@wbgcas.cn
            簡要履歷

            2021年畢業于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工作。2022年任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副研究員。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C、N元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及相關機制。正在參與中國電建集團委托課題,已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專利10余項。


              姓   名 蔣萌 學  歷 博士
            職   稱 副研究員 職   務  
            通訊地址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一路201號
            郵政編碼 430074 電子郵箱 jiangmeng@wbgcas.cn
            姓 名: 蔣萌
            學 歷: 博士
            職 稱: 副研究員
            職 務:  
            通訊地址: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一路201號
            郵政編碼: 430074
            電子郵箱: jiangmeng@wbgcas.cn
            簡要履歷

            2020年畢業于同濟大學,獲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同年進入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工作。2023年進入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流域生態中心工作。研究方向為基于多組學手段分析水生生態系統氮循環過程的微生物互作機制。主持博士后基金,湖北省青年基金等3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已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Water Research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刊物上發票論文6篇。已授權發明專利4項。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