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濕地站按照國家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網絡的監測指標和技術方法對本站長期定位觀測、收集分析各類野外數據,以此探討我國亞熱帶地區水庫–河流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恢復和重建的機理與方法。丹江口濕地站的數據檔案管理一直實行規范化、長期化和專人負責。
丹江口濕地站的數據檔案管理分為三個類別:第一個類別是紙質數據資料,主要包括野外觀測儀器自動收集記錄的原始紙質資料、野外人工調查的結果等;第二個類別是電子數據資料,包括把紙質數據資料、實驗數據結果錄入計算機數據庫內,以及野外站點空間數據、電子圖件等;第三個類別是音像類,包括如植物的形態和物候觀測照片、動物調查照片、濕地生境照片等。
在水文、水環境數據方面:丹江口濕地站自2004年開始對丹江口水庫水文和水環境等20余個參數進行觀測,現在已有17年的數據積累,共產生監測規范的EXCEL表格數據共約8.52 MB。
在土地利用/土地覆蓋數據方面:丹江口濕地站收集了丹江口庫區流域1980s以來土地利用變化空間數據以及不同土地利用類型樣地的植物群落與土壤環境質量的監測數據,共產生監測規范的EXCEL表格數據共約11.35 MB。
在氣象數據方面:丹江口濕地站標準氣象站于2019年8月開工建設,目前自動觀測氣象站正常運轉。因項目需要,采集了淅川縣氣象局(淅川站)的觀測數據,該數據集包括氣溫、氣壓、濕度、降水、風向風速、蒸發等。共產生監測規范的EXCEL表格數據共約2.14 MB。
在生物數據方面:丹江口濕地站對丹江口濕地的植物區系以及典型植物群落進行了定期觀測,監測指標包括群落內各物種的高度、蓋度、密度、物候期和生物量等。同時還對丹江口濕地站綜合觀測場內的高等植物、魚類、底棲動物、底棲藻類、浮游藻類進行了本底調查。共產生監測規范的EXCEL表格數據共約4.76 MB。
在土壤數據方面:包括了2004年以來在丹江口水庫開展研究的有關數據,內容涉及含水量、容重、機械組成等土壤基本物理性質, pH、有機質含量、土壤全氮、土壤全磷、氨氮、硝氮等土壤基本化學性質,以及土壤重金屬含量、主要有機污染物等。共產生監測規范的EXCEL表格數據共約7.8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