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榆樹花的同學請舉手,反正曾吃過榆錢兒的筆者表示第一次看到花。花長這樣:



榆樹的花
長得小就算了(上圖是放大了拍的),還不起眼,紫褐色的花幾乎和樹的枝干融為一體,生怕被別人瞧見了!開花的時候還沒開始長葉子,一簇簇生長在葉腋,不仔細看還以為榆樹還在冬眠沒有睡醒呢!又加上花期不長,所以盡管榆樹遍布黃河流域至華北平原,人們卻很少注意到它的花。
榆樹的花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榆錢一定不會陌生。榆錢是榆樹的翅果,因其形狀圓薄像以前的錢幣而得名。在生活困難的年代,榆錢可是窮苦人的救命糧。每年春天,榆錢一露面,大人小孩就去擼榆錢來吃,可生吃也可做面湯蒸蒸菜。將米粥煮至九分熟時,撒入洗凈的榆錢和香蔥,煮熟便是榆錢粥了,榆錢粥嫩滑清爽,北宋詩人歐陽修吃完不禁感嘆:“杯盤粉粥春光冷,池館榆錢夜雨新。”榆錢做的美食,味道清甜可口,就連乾隆也經常吃榆錢餑餑和榆錢餅。
貧苦的人們在榆錢過季后,就開始采食榆樹葉,榆樹葉的味道要比榆錢差多了,但卻是他們救命的糧食。除了榆錢榆樹葉,榆樹皮富含淀粉,其嫩的部分曬干碾碎后,摻少許的高粱面,也是餐桌上的飯食。榆樹的樹皮除了可以食用外,剝掉老皮,用水浸泡,不久水就會變得粘粘滑滑的,就可以當做女孩子梳頭時的頭油了。此外,榆樹皮纖維堅韌,是造紙和人造纖維的原料。
榆錢(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志)
榆樹除了全身可食,樹皮有多種用處外,其木材紋理清晰、強度適中、抗腐性好、經久耐用,可用于造船、建筑、家具等。榆木作為北方家具的優勢木材和中國南方的櫸木有“北榆南櫸”之說。
榆樹有如此多的優點,為何人們常用“榆木疙瘩不開竅”來形容一個人愚笨頑固,聽不進別人的話語呢?這大概是以榆木的樹根來比喻人的腦袋,榆樹根異常堅硬,不易鋸開,以此指代一個人思想頑固、聽不進去別人的建議。還有一個說法是榆樹的“榆”是諧音“愚”,是“愚木疙瘩”,解釋就變成了愚蠢之木做成的腦袋,再加上沒有開竅,自然就不可理喻了。
榆樹雖有“榆木疙瘩”之說,但也有知識之樹的含義。
國際學術期刊的四大巨頭之一愛思唯爾ELSEVIER出版公司(科研汪幾乎每天都在跟它打交道,就問你今天讀文獻了嗎),其標志是一位老人站在一棵藤蔓纏繞的榆樹下。
大多數學者都同意這里的榆樹代表的是知識之樹。圖片中的Non Solus(拉丁詞,不是單獨的),即出版商需要像榆樹一樣為學者提供堅固的支持,就像需要學者、葡萄藤蔓才能結出果實一樣。
正如Erasmus在提到樹和藤的經典比喻時所說:“就像藤蔓,雖然是所有樹木中最杰出的,但仍需藤條或木樁或其他不結果實的樹木來支撐,強大和博學者也同樣需要小人物的幫助。”As Erasmus said, referring to the classic metaphor of tree and vine: “Like the vine which, though the most distinguished of all trees, yet needs the support of canes or stake or other trees which bear no fruit, the powerful and the learned need the help of lesser men.”
不管是愚蠢之樹,還是知識之樹,都是人們強加于它的。如今正值榆樹花期,別再錯過榆樹別致的小花。
參考文獻:
1. Solla, A., Martín, J. A., Corral, P., & Gil, L. (2005). Seasonal changes in wood formation of Ulmus pumila and U. minor and its relation with Dutch elm disease. New Phytologist, 166(3), 1025-1034.
2. Kim, K. B., Jo, B. S., Park, H. J., Park, K. T., An, B. J., Ahn, D. H., ... & Cho, Y. J. (2012). Healthy functional food properties of phenolic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Ulmus pumila. Korean Journal of Food Preservation, 19(6), 909-918.
3. 林婷婷. (2019). 干旱脅迫對榆樹幼苗生長及生態化學計量的影響 (Master's thesis,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4.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3: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