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植物園這個富含寶藏的大自然里,果實累累,黃橙橙的梔子果、炸裂的松果、飄飛的杜仲果、香氣四溢的木瓜果……數不勝數,一起來找找,看看它們都散落在哪些角落?那些藏在果實里的氣味,那些透在果實上的色彩,那些覆在果實上的觸覺……是否勾起了你記憶的思緒?
木瓜
木瓜(攝影:張莉俊)
午后的陽光灑在斑駁的芙蕖亭上,水塘邊的木瓜樹下散落著三五個黃綠色的木瓜果,掩映在枯黃的草叢里,我們就從這個散發香甜味的木瓜開始,一路找尋吧。
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Thouin) Koehne)是薔薇科木瓜海棠屬的灌木或小喬木。其樹皮成片狀脫落;果實成熟后呈黃色,木質、味道澀澀的,適合水煮或用糖腌制后食用。木瓜的果皮干燥后仍然很光滑,不皺縮,也被稱為光皮木瓜,常作觀賞用。
看著這顆木瓜,是不是想起了果盤里的木瓜?它們是一樣的嗎?當然不一樣了。
作為水果食用的木瓜名為番木瓜(Carica papaya L.),是番木瓜科番木瓜屬的常綠小喬木,原產熱帶美洲,可作為直接食用。
杜仲
杜仲(攝影:張莉俊)
順路前行,就到了本草園。一顆扁扁的杜仲果實正飄飛在肩上。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是杜仲科杜仲屬的落葉喬木。現在是我國特有的第三紀孑遺植物,是杜仲家族中唯一的成員,被列入了我國珍稀瀕危第二類保護樹種。
見過蠶吐絲、蜘蛛吐絲,沒有見過植物吐絲吧?杜仲這顆看著不起眼的小果實中,含有大量的白色的細絲,這些細絲就是天然的橡膠,具有抗酸、抗堿及耐腐蝕的性能,是優良的工業原料及絕緣材料,制造耐酸、堿容量及管道的襯里。果實里的種子還能榨油。
杜仲(攝影:張莉俊)
如此古老的植物,此刻正安靜的生長在本草園里,享受自然的洗禮。
梔子
梔子(攝影:張莉俊)
不遠處,梔子果成熟了,在陽光的照耀下,一樹黃橙橙的果實,在枝頭熠熠生輝。
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是茜草科梔子屬的灌木。清香的花朵積攢了整個夏天的美好記憶。美麗的果實當然也不甘示弱,含有黃色素的梔子果,自西周開始,就是染黃色的主要原料,成熟果實浸泡煮沸后,可直接染出色澤鮮艷的黃色,既可作為天然食品色素添加劑,又可以染紡織品。
紫珠
紫珠(攝影:張莉俊)
紫珠(Callicarpa bodinieri Levl.)是唇形科紫珠屬的灌木。小小的果實,一簇簇地聚集在枝上。果實像一顆顆小圓球,成熟時呈紫色,光澤鮮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在精品園里走上一圈,準會被各種各樣的紫珠所驚艷。若是能串上一串這樣的紫珠項鏈,應該很美吧。
蒼耳
蒼耳(攝影:張莉俊)
順路而下,在本草園不小心被一顆渾身是刺的果實給黏住了,定睛一看,原來是蒼耳子成熟了。蒼耳(Xanthium strumarium L.)是菊科蒼耳屬的草本植物。蒼耳的果實成熟后,顏色從綠色逐漸變成了棕黃色,密密麻麻的倒鉤小刺又堅又硬。一顆顆果實正掛在干枯的枝頭,它們要開啟一場旅行的盛宴了,等人們和小動物路過時緊緊黏住,然后掉在哪里就在哪里發芽生長,開始新的生命輪回。來本草園走一走吧,說不定會帶顆蒼耳果實回家。
杜鵑
杜鵑(攝影:張莉俊)
走出本草園,稍不留意就會忽略路邊的灌木。春花秋實,這一路的杜鵑灌木叢,春天里,花朵綻放時紅彤彤的一片,非常搶眼。倒是結果時期,顯得有些落寞了,果實淹沒在了樹叢中。
杜鵑(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是杜鵑花科杜鵑花屬的落葉灌木。成熟的杜鵑果實,果爿裂開,呈棕褐色,長滿了粗糙的伏毛,像一朵迷你版的郁金香花。植物從不吝嗇它的美,只是我們時常缺少一雙發現的眼睛。看過了杜鵑燦若云霞的花朵,仔細品品它的果實,也有別樣的美。
水杉
水杉(攝影:張莉俊)
走過灌木叢,開闊地帶生長著各種高大的喬木。水杉就是其中一種。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 W. C. Cheng)是柏科水杉屬的落葉喬木,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珍稀樹種,僅分布于重慶石柱縣及湖北利川縣磨刀溪、水杉壩一帶及湖南西北部龍山及桑植等地,被譽為植物界的“活化石”。水杉樹姿優美,樹葉為季相葉,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葉片變色之時,下垂的球果也成熟了,逐漸由綠色變成深褐色。水杉的球果呈矩圓狀球形,其上有對生的條形葉;種鱗木質,交叉對生,能育的種鱗中有扁平的種子。
跟水杉最易混淆的就是池杉了,雖然之差一個字,但球果形態差異非常明顯。
池杉
池杉(攝影:張莉俊)
池杉(Taxodium distichum var. imbricatum (Nuttall) Croom)是柏科落羽杉屬的喬木,原產北美東南部,我國江蘇南京、南通和浙江杭州、河南雞公山、湖北武漢等地有栽培,生長良好,且景觀價值很高。池杉樹干基部膨大,通常有屈膝狀的呼吸根;葉鉆形,微內曲,在枝上螺旋狀伸展;球果矩圓狀球形,有短短的柄,成熟時,顏色呈褐黃色;種鱗木質,包裹著紅褐色、不規則三角形、扁扁的、邊緣還有尖銳脊的種子。
濕地松
濕地松(攝影:張莉俊)
除了水杉和池杉,小松鼠喜歡的松果也開始掉落了。濕地松的球果大大小小撒滿一地。
濕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ann)是松科松屬的喬木。球果圓錐形,種鱗成熟后至第二年夏季脫落;種鱗的鱗盾近斜方形,肥厚,有銳橫脊,鱗臍瘤狀,先端急尖,直伸或微向上彎;種子卵圓形,黑色,有灰色斑點,有容易脫落的小翅膀。
扶芳藤
扶芳藤(攝影:張莉俊)
看完水杉、池杉和濕地松的球果,瞬間被一片紅色的果實吸引了,原來是攀援在樹木上的扶芳藤。
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Turcz.) Hand.-Mazz.)是衛矛科衛矛屬的常綠藤本灌木。球形的蒴果,光溜溜的。外面鮮紅色假種皮里面包裹著長方橢圓狀的種子。
火焰衛矛
火焰衛矛(攝影:張莉俊)
衛矛屬的植物中,火焰衛矛(Euonymus alatus 'Compactus')的果實也是紅色的。小小的果實成對長著,鮮艷奪目,特別漂亮。用手輕輕摸一摸,還有黏黏的感覺。
南天竹
南天竹(攝影:張莉俊)
看完衛矛的果實,索性將紅色看個夠。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是小檗科南天竹屬的常綠小灌木。開花時,白色小小的花朵聚集成直立的圓錐花序,具有芳香味。果實是球形漿果,成熟時呈鮮紅色的果皮里面包裹著扁圓形的種子。
無刺枸骨
無刺枸骨(攝影:張莉俊)
無刺枸骨是枸骨(Ilex cornuta Lindl. et Paxt.)的自然變種,為冬青科冬青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球形的果實,成熟時為外果皮鮮紅色,仔細看其頂端,宿存盤狀的柱頭,黑色,有明顯4裂,內果皮骨質。
山茱萸
山茱萸(攝影:張莉俊)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又被稱為棗皮,是山茱萸科山茱萸屬的多年生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果實為核果,由綠色逐漸變成紅色,完全成熟后是鮮紅色的,跟指甲蓋差不多大,像一個個迷你版的小西紅柿,色澤鮮艷、飽滿多汁。
肥皂莢
肥皂莢(攝影:張莉俊)
來到桃園深處,高大的肥皂莢也結滿了果實,沉甸甸的。
肥皂莢(Gymnocladus chinensis Baill)是豆科肥皂莢屬的落葉喬木,又被稱為肉皂角。肉皂角果實又肥又厚,含有豐富的胰皂素,是天然植物清潔劑。
烏桕
烏桕(攝影:張莉俊)
順路來到東湖邊,映入眼簾的就是烏桕樹。烏桕(Triadica sebifera (Linnaeus) Small)是大戟科烏桕屬的高大落葉喬木,果實為梨狀球形蒴果,有三個果爿,成熟時外殼會變成黑色,還會炸裂脫落;每個分果爿中有一粒種子,每個種子的外面有一層白色的蠟質假種皮,三顆聚集在一起的種子,遠遠看上去像一小團棉花。烏桕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果實可榨油。
薜荔
薜荔(攝影:張莉俊)
回程路上,順手撿起了一顆黑褐色的薜荔果實,抬頭一看,大大小小的綠色果實和綠葉融為一體了。
薜荔(Ficus pumila L.)是桑科榕屬的攀援或匍匐灌木。其葉分為營養葉和繁殖葉,瘦果生長在稍大的繁殖葉上,像個小圓球,有黏液,常用作涼粉原料。
喜樹
喜樹(攝影:張莉俊)
綠油油的大草坪旁,一株高大的喜樹散落下幾顆果實。喜樹(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是藍果樹科喜樹屬的落葉喬木。果實是矩圓形的翅果,著生成了近球形的頭狀果序,像一個綻放的煙花,頂端有宿存的花盤,成熟后由綠色慢慢變成黃褐色。
三角槭
三角槭(攝影:張莉俊)
離木瓜樹不遠處,空中時不時飄落一顆小果實,那是三角槭正在尋找新家。三角槭(Acer buergerianum Miq.)是無患子科槭屬的落葉喬木。果實像個小翅膀,成熟時,由綠色變成黃褐色,小堅果特別凸起。正是因為了這對小翅膀,三角槭的果實可以離開樹媽媽,飛向遠方,找到新的土壤生根發芽。
冬日的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暖陽正好,藍天白云下,來看看散落在各處的果實吧,它們正積蓄能量,等待春天的腳步。
參考文獻:
1. 中國植物志 http://www.ipla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