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自然百科

            第555期:七夕民俗中重要的植物擔當

              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又到了,因為牛郎織女的愛情神話故事,七夕節成為我國最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古代七夕民俗紀念活動的主體以女性為主,七夕當天,女性們向織女星乞求智巧,因此七夕也被稱作“女兒節”或“乞巧節”。

              七夕的活動,多種多樣且極富情趣,浪漫的民俗活動總少不了各種植物的烘托,七夕傳統民俗里有哪些必不可少的重要植物呢 

              根據植物在七夕節民俗中擔任的不同角色,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葡萄——浪漫擔當 

              葡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水果,它是葡萄科落葉藤本植物,春天萌芽后抽出花穗,開綠白色小花,整串花兒通常呈圓錐形。漿果多為圓形和橢圓形,富汁液,熟時紫黑色,或紅而帶青色,或青綠色,或粉紅色,或黃白色,外被蠟粉,色澤隨品種而異。花期4-5月,果期8-9月。 

              七夕之夜,許多女子會在茂盛的葡萄架下,偷聽牛郎織女說情話,傳說能聽到牛郎織女說話的女子,未來將收獲美好的愛情,在我國的鄖西等地至今仍保留著這樣的習俗。 

              現在看來或許很平常的葡萄架卻是古人七夕美好夜晚的浪漫擔當,不過七夕為啥就與葡萄架結下了這種緣分呢?葡萄與七夕,這二者之間看似巧合卻有著奇妙的緣分。 

              葡萄架與七夕(圖片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5785485443338551&wfr=spider&for=pc) 

              七夕節的產生是源于古時人民的星辰崇拜,兩漢之前七夕的時間尚未確定,兩漢時期,七夕確定為七月七日,之后,七夕更加盛行最終趨向成熟,成為了重要的傳統節日。而漢代我國已經開始了葡萄栽培,為啥強調葡萄栽培呢?因為野生的葡萄沒有葡萄架,如果要在葡萄架下夜聽天河,那意味著葡萄是人工栽培的。我國本土雖然有野生葡萄,但栽培葡萄是成功引進的外來作物,約在夏商時代經中亞傳入新疆。葡萄栽培有文字記載的最早時間是見于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即西漢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以前。也就是說,在七夕的起始時期漢代我國就已經開始葡萄栽培了,七夕和葡萄也就有了相遇的歷史條件。 

              同時葡萄也具有美好的文化內涵,唐朝劉禹錫描寫葡萄“種此如種玉”,明朝詩人夏言描寫葡萄“滿架明珠,一林蒼玉,六月涵冰雪”,在古人眼中,葡萄代表著晶瑩剔透和純潔美好,這與人們向往的愛情也非常契合。而且葡萄的結果期在八至九月,七夕節正好是葡萄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的時期,這個時候在葡萄架下既可以乘涼,又可以一邊聞果香、品佳果,一邊偷聽牛郎織女說情話,好不愜意! 

            現代葡萄架圖片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5785485443338551&wfr=spider&for=pc)

              在今天的七夕夜晚,有條件的去葡萄架下聆聽牛郎織女的說話聲仍然很浪漫,還可以順便許下心愿,夫妻和和睦睦,情侶甜蜜恩愛,至于單身人士也能有望成功脫單...... 

              二、木槿——清洗擔當 

              木槿,原產我國,是錦葵科的落葉灌木,木槿花絢麗繽紛,擁有多種顏色,白色、粉紅、紫色等,因此木槿也叫白飯花、大紅花等,而木槿的花型似喇叭,所以也叫喇叭花。木槿也是我國最早被人們認識的傳統花木之一,早在《詩經》中就以木槿花來比喻女子的美貌:“有女同車,顏如舜華……有女同車,顏如舜英。”詩中的“舜”,就是指木槿木槿株型優美,花色絢麗,從古至今都是人們所喜愛的植物。 

            木槿花(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木槿在七夕節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每逢七夕,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婦女洗發的習俗,明嘉靖《鎮海縣志》中記載:七夕婦女用槿葉汁(溫水)湯梳櫛,庭院陳瓜果乞巧。”晚清戈鯤化描寫七夕的詩中也寫道:“活水新煎槿樹葉,家家料理洗頭盆。”這項習俗,大約是因為,在古人心中,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凈的神圣力量。而洗發用的槿(樹)葉,指的就是木槿的葉子。 

            木槿葉(圖片來源:知乎)

              木槿葉其實是古人洗頭時重要的清潔物品,人們摘取新鮮的木槿葉,放入水中用手揉搓,起泡沫后就可以洗頭。在重要聚會場合,比如七夕,古代女子就會用槿葉洗頭,然后帶著清新的木槿香味去開展活動,也寓意著可以洗掉一年的晦氣 

              那么木槿葉子為啥能洗頭?將一小撮木槿葉放在手中揉搓,就可以搓出如同肥皂液般又粘又滑的木槿汁液,相當神奇。現代研究發現,木槿葉子提取液中含有具有天然表面活性成分的物質可作為天然去污劑并且可以減少洗發用品對人體皮膚的刺激性同時木槿的提取液中含有豐富的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如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糖類還含有多量的鞣質和粘液質對頭發有營養、調理和保濕的作用,所以木槿葉子洗過的頭發光潔順滑 

            木槿葉揉出的泡沫(圖片來源:美篇,作者:若水)

              可見,木槿是非常好的天然洗發劑,成為七夕節的洗發擔當也是妥妥的憑實力說話! 

              鳳仙花——美麗擔當  

              鳳仙花,鳳仙花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叫指甲花、女兒花,花姿如百鳥之王展翅高飛般立于綠葉叢中,故又名“金鳳花”。國傳統的鳳仙花比較講究,有單瓣、重瓣、薔薇型、石竹型、茶花型等,清代《鳳仙譜》中記載了180多個品種 鳳仙花不僅株形秀麗,花型多樣,花色也很豐富,有紅、粉、白等多種顏色,但是生性強健,不需要過多的照料就可以洋洋灑灑的開花結果,因此很受人們喜愛,在我國各地有著廣泛的栽培。 

            鳳仙花(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志

              七夕節,我國西南一帶有用鳳仙花染指甲的習俗,四川綿陽地區《鹽亭縣志》記載:“七月七日為乞巧節,童稚以鳳仙花染指甲。”民間傳聞在七夕染紅指甲,干活時就會更利落,做女紅時,也可以讓雙手更美觀靚麗,這也滿足了女性們追求美麗的心愿。古人的使用方法是:采鮮花,混入白礬搗爛,用蒜擦凈指甲,敷花泥一晚。正如陸琇卿《醉花陰》中描述的:“曲闌鳳子花開后,搗入金盆瘦。銀甲暫教除,染上春纖,一夜深紅透”。 

              鳳仙花可以染色,是因為它含有指甲花醌(2-羥基-1,4-萘醌)這種物質橙紅色,能與指甲、頭發中的蛋白質結合,因此染上的顏色可以數月不褪。值得注意的是,指甲花醌有小毒,在選擇更多的今天,建議大家可以選擇鳳仙花之外更為安全的染劑。 

            古人用鳳仙花染指甲(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南瓜——祈擔當 

              南瓜是葫蘆科的一年生蔓生草本,原產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帶,明代傳入我國,現在在我國及世界各地廣泛種植。它的葉片寬卵形或卵圓形,上面密被黃白色的剛毛或茸毛,它的花朵是明亮的黃色,它的果實比較有意思,因品種不同而具有多種多樣的形狀,比如長形、圓球形、圓柱形、扁圓形、梨形等。南瓜是為人們熟知的親切食材,它產量大、易成活、營養豐富,荒年可以代替糧食,所以又叫“飯瓜”、”米瓜”。 

            各種各樣的南瓜果實(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志

              我們熟悉的南瓜在七夕的乞巧、祈子中都有著重要角色。七夕期間的乞巧風俗,早在漢代就已形成,千百年來一直是民間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有趣活動,《荊楚 歲時記》也有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彩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石為針,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除了乞巧,婦女也會在七夕乞子,周處《風土記》記載:七月俗重是日......見天漢中有奕奕正白氣,或光耀五色,以此為征應,見者便拜,而愿乞富乞壽,無子乞子。 

            古代女子在庭院中設香燭瓜果乞巧圖(圖片來源:百度)

              在乞巧或祈子的活動中,人們都會使用瓜果祭拜織女,瓜果在民俗文化中也是生殖崇拜的表現,七夕乞巧或乞子中的瓜果都寄托著女性多子多福的愿望。《詩經·大雅·綿》曰: “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其中“綿綿瓜瓞”意為連綿不斷的瓜,比喻周代子孫的眾多,象征著子孫興旺。因 “南瓜”中 “南”與 “男”諧音,也蘊含著古代婦女生育男孩的愿望,因此在瓜果祈子的習俗中使用南瓜祈子更加普遍。 

              ——樂趣擔當 

              蓮,即我們熟悉的荷花,又叫芙蓉、芙蕖,是蓮科的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荷花作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一直被視為高潔優雅的象征,自古都是文人墨客筆下歌詠繪畫的題材。它花大色艷,凌波翠蓋,清香遠溢,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是炎炎夏日里不可或缺的亮麗風景,在我國各地均有廣泛的栽培。 

            蓮(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志

              七夕正是蓮旺盛生長、盡情綻放的時節,在七夕的民俗活動中自然少不了蓮的參與。七夕發展至宋代,娛樂性逐漸增強,不僅是女性高興的日子,也是兒童歡度的節日。據周密記載,七夕節“小兒女多衣荷葉半臂,手持荷葉,效顰摩侯羅。”摩侯羅是七夕的吉祥物,原來是佛教中的一位小童佛,宋代人便以此制成一種幼童形象的土偶泥人、蠟像或進貢皇帝用的金偶,用于祭祀牛郎星和織女星。七夕時小孩兒們會手執蓮葉,身披蓮衣,裝扮成摩侯羅的樣子,蓮葉的裝扮也為七夕增加了更多的樂趣。 

            古人購買摩侯羅吉祥物(圖片來源:個人圖書館)

              以上僅列舉了七夕的部分代表植物,在七夕的民俗活動中其實還有更多的植物參與其中,植物可以說是我國傳統民俗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劑和增色劑,植物的各項擔當,也讓我們的傳統節日更加的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陳紅巖.鳳仙花喊話海娜花:咱倆有小毒,不適合染頭發、染指甲,2021.https://xw.qq.com/amphtml/20210207A02DTW00 

              [2]張麗.七夕節日習俗的人類學解析[J].宜春學院學報,2017(5):30-34. 

              [3]程民生.七夕節在宋代汴京的裂變與鼎盛[J].中州學刊,2016(3):114-119. 

              [4]陳習剛.中國葡萄文化史緒論[J].農業考古,2014(3)312-319. 

              [5]徐敬武,王新梅.七夕節民俗攬勝.中華民俗,2013(8):48-51 

              [6]陳習剛.從文物遺傳中追尋中國葡萄文化[J].收藏家.2012(10):57-62 

              [7]肖勁.木槿葉中氨基酸的提取、純化、測定和應用[D].中南大學,2007. 

              [8]《中國植物志》http://www.iplant.cn/

            科普開放中心 張凡

            附件下載: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