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孟子在跟梁惠王探討治國之策時提出:“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帛是絲織物的總稱,在古代只有貴族階層才有享用絲織品的經濟能力,普通百姓穿的都是布衣,可見桑樹在生活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古代小農經濟社會里豐衣足食的保障。
我國自古以農桑立國,是世界上最早栽桑養蠶的國家。據考證,先民們早在公元前五千年就進行蠶桑養殖;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已經出現了桑字;戰國時的青銅器上有桑女提筐采桑的圖案;《詩經》、《農桑指要》、《農政全書》等各類古籍中均有關于桑樹的記載。在“男耕女織”的農耕社會里,桑樹為我國的國泰民安作出了豐功偉績,同時也孕育了光輝燦爛的桑蠶文化,開辟了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傳播至全球。
圖:戰國銅器上的采桑圖(圖片來源大西北消息速覽搜狐號)
圖:南宋蠶織圖(局部)(圖片來源騰訊網)
時至今日,我國已經建立了完整的蠶絲業體系,絲綢產品遠銷世界百余個國家和地區。并面向國家戰略需要,實施“東桑西移”,以桑為中心建立“桑產業”,帶動西部經濟發展。可以說,一片桑葉撐起了華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本草綱目》記載“桑,東方之神木也”,可謂名副其實、實至名歸。
圖:現代絲綢(圖片來源新華網)
桑(Morus alba L.)是我國桑科桑屬的落葉喬木或灌木,原產我國中部和北部,現由東北至西南各省區,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目前,全球保存桑樹種質資源7000 余份次,我國保存3000余份次,保存數量和種類居世界首位。據統計,我國現有15個桑種4個變種,其中栽培品種有魯桑、白桑、廣東桑、瑞穗桑、山桑;野生種有長果桑、華桑、蒙桑、長穗桑、雞桑、黑桑、滇桑、川桑等;變種包括蒙桑的變種鬼桑、白桑的變種垂枝桑、白脈桑、大葉白桑等。
圖:桑樹植株(圖片來源作者)
我國是蠶桑業發源地,采桑養蠶是古時非常重要的生產事業,家家戶戶都要種植桑樹。桑樹最原始最本質的作用是作為蠶的食物。桑蠶能吃的葉片種類還挺多,有萵苣葉、生菜葉、榆葉、無花果葉等,但它最愛吃的還是桑葉。一方面桑葉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等物質,營養值高;另一方面蠶在進化的過程中逐步加強了習慣吃桑葉的特性。

圖:正在吃桑葉的蠶(圖片來源新華網)
種桑是為了養蠶,養蠶是為了繅絲。那想要蠶好絲白,桑葉的質量和產量是關鍵。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千差萬別,古人因地制宜,培育出了適合養蠶的優良桑樹品種。如春秋戰國時期的魯桑;隋唐時期,除了魯桑,還有白桑、雞桑、黃桑等;宋元時期,人們直接將桑樹歸為荊桑和魯桑;明清時期的湖桑。魯桑葉子薄且尖,但桑葚多,適合養小蠶;荊桑葉片圓厚汁液豐富,桑葚少,適合養大蠶。湖桑是通過嫁接魯桑選育的優良品種,在太湖流域種植。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桑樹品種不斷更新,通過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和多倍體育種等方法,進行了優中選優。
被《本草綱目》以東方神木記載的桑樹,僅僅只用來養蠶,那可就太小看它了。清朝農學家楊屾勸陜西地區民眾植桑養蠶時,在《豳風廣義》一書中記載了種植桑樹的眾多好處:“秦素無梗楠豫章之材,松杉漆竹之屬,一望蕭然。若桑樹繁滋,則巧昭如云,巧頭似綺,青蔥蔚茂,不但美觀,兼有八宜。皮可抄織,材堪為弓,木造車桌,枝編售帶,根皮為藥,散木作薪,堪可充饑,能救荒歉,豈可但葉可飼蠶"。不僅可以養蠶,還顏值高、可食用、能做藥、當柴燒,這樣全方位滋補小農生活的樹,真宜多多種植,可惜最終沒能廣泛推廣。
如此甚好的樹木,怎能埋沒它的價值呢?在現代技術的應用下,桑樹資源的利用已經呈現多元化的格局,被廣泛應用在食品、保健、洗護、生態等領域。
一葉多用
桑葉含有大量的粗蛋白、維生素、氨基酸、多種微量元素、豐富的膳食纖維及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利用價值相當高。不僅可食用、保健、飼用還可做成洗發水,一葉多用,跨度相當大。
嫩葉鮮食,做成桑葉菜、桑葉粥、桑葉湯等,特別受華南地區人們喜愛。制成桑葉超微粉,添加在面點、冰淇淋、酸奶等食品中,既保證口感又留住營養。嫩葉、嫩葉芽與綠茶、紅茶、黑茶一起,開發成茶飲品,保健又減肥。以桑葉、何首烏、黃芪等為原料,制成桑葉洗發水,防脫發治斑禿。桑葉是蠶的糧食,也能作為動物的優質蛋白飼料。其粗蛋白含量高,氨基酸構成合理,消化率高,添加在畜禽的口糧中,能有效改善其肉質或蛋質。
圖:桑葉湯(圖片來源風火論歷史搜狐號)
圖:桑葉茶(圖片來源站酷)
一果多吃
桑樹雌雄異花,花葉同生;果實是橢圓形的聚花果,被稱為桑葚,成熟時紅色或暗紫色。桑葚果小、皮薄、汁液豐富、口味酸甜,口感極佳。其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有機酸、礦物質、纖維素、果膠、花青素等物質,營養價值非常高。桑果不耐儲存,易腐爛,鮮食味道特別好。
圖:桑葚(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桑果這么好吃,為什么春天摘過桑葉養蠶的那棵樹上,至今都沒有看見這么美味的桑葚呢?不是每棵桑樹都能結出佳果的。果桑是根據桑樹的用途不同,逐步選育栽培而來,好吃的桑果,更是優質品種。
桑葚除了當水果食用,還可以加工成桑果汁、桑果醋、桑椹酒、桑果醬、桑果膏、桑果干、桑果罐頭等綠色食品。
圖:桑葚酒(圖片來源知乎網)
一枝多技
利用桑樹枝栽培食用菌,是我國目前在桑枝綜合利用技術推廣方面最為成功的一類技術,可培育黑木耳、銀耳、香菇、平菇和靈芝等。而且桑樹枝條樹皮纖維素含量高,纖維長,韌性強,也是造紙和紡織的優良原料。
圖:桑樹枝培養菌菇(圖片來源長江云)
圖:桑皮紙(圖片來源新華網)
生態建設
桑樹繁殖能力強、根系發達、生長速度快、枝繁葉茂,能有效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凈化空氣等,生態環境建設的優生樹種之一。對土壤石漠化、沙漠化、鹽堿化及重金屬污染的修復和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在治理地,同步開發桑葉養蠶、桑葉飼料、桑椹加工、桑園套種套養、田園采摘、農業旅游等多種模式,能助推生態經濟發展。
圖:桑園(圖片來源新華網)
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里,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逐漸被規模化生產所取代,人們對桑樹的利用也發生了改變。在全球化發展的新時期,借助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布局機遇,以桑樹資源為載體,搭建桑產業、桑蠶產業發展的國際交流平臺,推進桑資源綜合利用。讓這棵“東方神木”再次走上國際舞臺,在全世界大放光彩。
參考文獻:
[1]王立.桑的栽培演化與農耕文化及其資源利用[D].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2]陳藝.果桑種質資源的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3]祁廣軍.“東桑西移”背景下廣西蠶絲業發展實證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
[4]李秋云,梁貴秋,陸呈宏,韋炳佩.桑樹資源綜合利用現狀[J].蠶學通訊,2019(12):24-27.
[5]蘇玲.桑樹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J].江蘇蠶業,2012(4):44-46.
[6]周繼榮,楊都.桑葉茶加工工藝初探[J].蠶桑茶葉通訊2008(2):1-3.
[7]劉飛馳,廖聰舜.桑的用途及發展前景蠶桑茶葉通訊2021(1):11-12.
[8]中國植物志http://www.ipla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