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小區、庭院或者馬路街頭,我們常常能看到月季花墻或綠籬。這堵“墻”既是城市漂亮的景觀,又起到了一定的隔離作用。
月季墻
月季隔離帶
之所以用月季花來作防護墻,是因為花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刺。
而自然界中,帶刺的植物非常普遍:帶刺的玫瑰、路邊的刺籬、窗臺上的仙人掌……它們都有可能成為刺傷人的“元兇”,這時你可能不禁抱怨:“煩死了,好好一枝花,怎么長這么多刺呢?”
其實植物和人一樣,不會平白無故長成“刺頭”,一定是經歷過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植物長刺的原因,我們就先從刺的用途說起。
植物長刺為哪般?
防御功能是大家最先想到也是刺最為直接的用途,然而不僅僅如此,自然界千變萬化,植物也面臨著各種生存考驗,因此根據生長環境的差異,不同植物的刺有不同的用途。
1、避免被動物啃食,具有警戒作用
植物不能走、不能跑、也不能飛,遇到敵人時,刺就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有力武器,如此可以避免大型動物或昆蟲的啃食。

刺楸的樹干
像刺楸、月季、刺五加、酸棗等植物,它們的枝干上都布滿著長短不一的尖刺,尤其是月季,它的花朵外層的萼片,也特化成帶刺的模樣,盡管軟趴趴不堪其用,但是能從外觀上嚇唬一下那些貪吃的小蟲子。
月季的莖干 張莉俊拍攝
月季的萼片 張莉俊拍攝
還有一些植物的刺帶有鮮艷的顏色,能夠發揮一定的警戒作用,如仙人掌科、大戟屬和蘆薈屬等。
2、有效應對干旱脅迫
除了用作防身,很多植物的刺還是適應環境的一種有效“工具”。
眾所周知,仙人掌類植物一般生活在沙漠地區,沙漠大多高溫少雨,要想在這種惡劣環境下生存,植物們都得“想”盡辦法。
因此,一些植物就把葉子變成針刺狀,這樣可以有效減少蒸騰面積,降低植物體表面的蒸騰作用,保存體內的水分,從而得以在干旱的沙漠環境中生存下來。
例如金虎、茶柱等,它們的外圍幾乎完全被刺包裹起來,成了一個刺球,此外,還有諸如枸杞、沙棘等植物,它們的刺也是源于干旱環境的脅迫。

金虎 張莉俊拍攝
茶柱 張莉俊拍攝

枸杞
3、有力的攀爬工具
對于一些沒有卷須也沒有吸盤的攀緣植物來說,刺也是它們進行攀爬的有力工具。例如杠板歸在枝條、葉柄和葉脈上長滿了鉤刺,這些密密麻麻的刺能夠鉤住樹干、枯枝,甚至沿著石壁向上生長。
杠板歸
還有木香花、菝葜等,只要找到可以依靠的對象,它們就會不停地攀爬。
菝葜
4、滿足繁衍需求
植物走不了路,多數時候要借助外力實現種子傳播。這時候刺就派上用場了。
最典型的就是蒼耳和竊衣,它們的種子長滿了刺,更方便粘在動物的身體或人的衣服、頭發上進行傳播,同時也將種子傳播得更遠。
蒼耳
每到秋天,狼尾草植株的基部便會長出一根根漂亮的“尾巴”,這根尾巴上的種子上都長有刺毛,刺毛上有極小的刺,能夠粘附在衣物或皮毛上,狼尾草就能夠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傳播種子。
狼尾草
在肉眼可見的范圍之外,很多靠昆蟲傳粉的植物花粉上也分布有毛刺,同樣也是有利于附著在昆蟲的身體或者體毛上,提高傳粉效率。例如木槿的花粉粒就帶有密密麻麻的刺。
木槿的花粉形態 圖片來源于參考文獻4
長刺其實是——植物變態!
這么說來,刺是植物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那既然刺的功能如此強大,為什么有的植物有刺,有的植物又沒刺呢?刺是怎么產生的呢?
原來,自然界中,植物為適應環境變化,營養器官原有的功能會發生改變,從而導致植物形態和結構的改變,這種改變稱為變態——別想歪了,此“變態”非彼“變態”。
變態在植物中很常見,蘿卜、胡蘿卜的肉質根是根的變態,蓮藕的根狀莖、大蒜的鱗莖則是莖的變態。植物的刺也是一種變態,但是不僅僅是一個器官的變態,按照發生部位可以分為葉刺、莖刺和皮刺。
1、葉刺
葉刺是泛指,可分為兩種情況:一類是是由葉變來的,屬于真正的葉刺,例如大家熟悉的仙人掌,它的葉片變成了針狀刺,從而減少水分的蒸發,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還有小檗屬植物上的刺,也是葉的變態產生的。
細葉小檗的刺由葉變態而來
另一類是葉片某一部分發生變態而產生的,例如托葉、葉柄、葉脈、葉緣等部位變成了刺狀。比如刺槐的刺是由托葉變化而來,葉柄兩側原本是兩片小托葉,為了避免敵害,托葉變成了硬刺。
刺槐的刺由托葉變態而來
而葉脈演變成的剌則往往長在葉面,而且數量很多,例如兩面針和薊類植物的剌都屬于這種刺。
兩面針的刺由葉脈產生
葉緣刺是像構骨、十大功勞等葉緣變成了刺狀。構骨的刺雖然細小,但是非常堅硬,鳥兒們十分懼怕,因此構骨又有“鳥不停”的別名。
構骨的葉緣刺
2、莖刺
莖刺則是莖變態產生的刺狀物。莖刺由腋芽發育而成,一般著生在葉腋處,發生部位始終固定。莖刺通常質地堅硬、木質化程度高,因為刺內與莖內的維管束相連,所以導致莖刺不易脫落和折斷。
山楂、皂莢上的刺均為莖刺。皂莢的刺十分有趣,它能夠產生分枝,每個分枝又會長成一枚枚的利刺。皂莢有了刺的保護,敵人自然就離得遠遠的了。
皂莢的枝刺
3、皮刺
皮刺,是植物的表皮或皮層形成的尖銳突起,常分布于植物的莖、葉、果實等部位。表皮毛幾乎存在于所有陸生植物的表面,而皮刺是一種特殊形態的表皮毛。
皮刺來源于表皮,生長的位置不固定,在植物體上的分布較為廣泛。皮刺質地柔軟、木質化程度低、易脫落且脫落斷面平坦光滑。如玫瑰、薔薇、月季、刺楸、刺五加、花椒、虎耳草等植物的莖上均散生許多皮刺。
花椒的皮刺
皮刺不僅分布在植物的莖或枝上,許多植物的葉柄、葉片和果實上也著生許多皮刺。例如板栗果實上長得密密麻麻的刺,就是皮刺。臭椿的幼枝及葉柄上布滿了皮刺,懸鉤子的葉柄和葉背面著也生有許多小的皮刺。臘梅葉子的表面覆蓋著的一層細小的倒勾刺,茄子萼片上的刺,蒼耳、曼陀羅果實上的刺均屬于皮刺。

板栗
曼陀羅
所以,長在莖上的刺不一定都是莖刺,也有可能是皮刺,長在葉上的刺類型就更多了,需要根據刺的部位、形態等進行仔細地區分。
刺不光扎人,也可以幫忙
在被荊棘劃傷小腿、被鮮花扎傷手指的時候,你可能會抱怨這些植物上的刺,但刺只是這些植物能更好生存的方法罷了。實際上我們生活中也離不開這些刺的幫忙。
1、作為刺籬保護財產
具刺植物往往被用作圍園防護植物,如造甲刺、枸骨、欏木石楠、馬甲子、鳳尾蘭、柞木、歐洲刺葉冬青、刺桂、枸橘(枳)、蠔豬刺(三顆針)、紫葉小檗、貼梗海棠、火棘、薔薇、月季、葎草等植物,常常被人被栽植在在庭院或菜園子周圍,用作籬笆,以防止野獸或家畜踐踏莊稼。
上海辰山植物園的月季花墻既起到了隔離作用,又成為漂亮的景觀
2、觀賞價值
在園林設計中,可以精心挑選一些枝干上、葉上或者花、果上帶刺的植物,建成植物專類園的形式供公眾欣賞。人們能夠從這些帶有危險性的植物中獲得一些刺激和興奮,使游園過程更加有趣。管理方和科普工作者也可針對有刺的植物開展科學教育,讓公眾認識了解這些植物。

書名: Sharp Gardening(帶刺的花園) 作者: Holliday, Christopher
3、藥用
一些植物的刺還可以作藥用。比如皂莢刺中含有酚酸、黃酮、氨基酸和三萜類物質等,具有多種藥理活性,常用于消炎、調節免疫、治療腫瘤、抗凝血、消腫排毒和殺蟲治癬等。
還有研究結果表明,皂角刺黃醇提取物可以提高肉仔雞免疫器官重量和淋巴細胞轉化率,對其生長具有顯著促進作用。
別看刺張牙舞爪,其實還得受基因控制
刺的出現本身就與環境緊密相關,因此環境對植物刺的發育也產生重要的影響。
有學者研究表明,人類的放牧可使刺地榆和多刺金雀花產生更多的刺;生活在蔭蔽環境可使鷹爪花刺的數量增多,有利于鷹爪花攀緣;土壤濕度也會影響刺的發育,濕度越低,黑果枸杞的莖刺也會變得越堅硬。
除此之外,對植物刺的基因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進展。研究者在玫瑰克隆中得到了控制刺形成的基因,還找到了控制菠蘿葉刺形成的基因。
在對刺梨的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刺梨果實上的皮刺是由等位基因控制的。等位基因就是位于一對控制同一性狀不同形態的基因——還記得生物課本上的豌豆嗎?等位基因就如控制高莖、矮莖豌豆的有顯性遺傳因子D和隱性遺傳因子d,那么他們不同的結合會有不同的性狀表現。
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雜交實驗的分析圖解 圖片來源于書籍:生物2(人民教育出版社)
然而有刺和無刺這一對性狀,受兩對基因互作,即積加作用。2種顯性基因若同時存在,果實刺則硬,單獨存在時果實刺則軟,兩對隱性基因同時存在時果實無刺。不過,刺梨果實的無刺型還有可能是由有刺型芽變產生的,芽變的植株多數是通過無性繁殖才能保留性狀。
還有專家聯合采用生物信息學手段和分子生物學技術,在花椒中篩選出10個皮刺分化的相關基因。還通過采用轉基因技術,將萵苣中刺的相關基因敲除,萵苣的刺就消失了。野生種生菜的莖刺較多,但在栽培過程中這種性狀卻消失了,這可能與相關基因突變有關。
對于一些經濟作物來說,刺沒有太多的存在意義。因此科學家們在對有刺開展研究的基礎上,選育出不少少刺或無刺的經濟植物品種,如無刺冬青、無刺花椒、無刺月季、無刺黃瓜和無刺沙棘。這些沒有刺的植物,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便利。
無刺花椒
近年來大家對刺的關注度日漸提高,在宏觀和微觀上對刺的研究都有新的進展,為刺的利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然而有關刺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學方面研究還比較匱乏,對刺的形成機理還不系統和完善,因此未來還有很多空白需要科學家們通過不斷努力來填補,相信不久的將來,更多具刺的植物會得到開發和利用。
總體來說,植物長刺的背后有復雜的原因,也不是成心想扎人。刺還是好刺,就看我們怎么利用了。不過還是要提醒一下,面對長刺的植物,我們還是小心為妙!
參考文獻:
1、侯鎮禮. 植物刺的研究現狀及展望. 森環森保. 2017(10):45-47
2、武延生、嚴文培等. 植物刺的類型與功能辨析. 生物學通報. 2021(4):13-15
3、欒曉芳.玫瑰刺形成相關轉錄因子RrTrGl的克隆與表達分析.揚州: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4、趙藝璇、馮琪. 22個木槿品種花粉形態與分類研究. 廣西植物 2021, 41(1) : 103-113
5、王俊杰,薛睿.植物針刺的生態分析.甘肅林業科技,2014,39(3):77.
6、王瑩瑩,劉偉杰,杜鋼軍.皂角刺抗腫瘤的初步研究.河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3(2):88.
7、劉建建,時鵬,黃濤.皂角刺提取物體外抑菌殺菌作用研究.醫藥導報,2013,32(3):300.
8、史宣杰,蔡毓新,曹剛強,等.無刺水果型黃瓜雜交種綠翠的選育.中國瓜菜,2007(6):28-30.
9、薛志峰,曹維紅 .無刺花椒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林業科技開發,2006(5):89-90.
【推薦閱讀】
1、《魚為什么要長那些暗搓搓的小刺?》
https://mp.weixin.qq.com/s/YuYTaQwovx97ISBD0RZLQQ
2、《萬萬沒想到:植物是這樣防止被吃的》
https://mp.weixin.qq.com/s/6nNa0OfafhGCTfOJ-z-UIw
3、《在青藏高原 植物是這樣活下去的……》
https://mp.weixin.qq.com/s/AOTbwqEVr7C6uW99etDLLA
4、《捕食者的痛,動物界“刺頭”盤點》
https://mp.weixin.qq.com/s/U1fYNG8Wh0KnumOp6AaR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