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自然百科

            第548期:嚼了又嚼的口香糖,遠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簡單

              通常,口香糖被認為是一種非常“現代化”的食品,你能想象古代人嘴里嚼著口香糖嗎?不過,有時候經驗之談往往并不準確,口香糖的歷史,可能要比你以為的更早一些...... 

              古人也嚼“口香糖” 

              考古學家總能給人帶來驚喜。這不,英國的考古學家曾在瑞典西海岸一個古老漁獵村莊的遺址發掘出一塊古老的“口香糖”——從樺樹皮中蒸餾出來的黑色粘性焦油,上面還殘留著古人類的牙齒印跡。英國考古學家的發現,將人類口香糖的歷史開端推到了新石器時代。 

              在距今幾千年前的漢代宮廷中,“口香糖”也頗受歡迎。相傳東漢時有位老臣名叫刁存,他口臭很重,每次向皇帝奏事時,皇帝都雙眉緊皺。一日,皇帝賜給刁存一物,命他含到口中。刁存不敢多問,只好遵命。東西送進口中只覺味辛刺口,刁存以為是皇帝賜死的毒藥,不敢下咽。退朝后,刁存趕緊回家,想與親人訣別。恰好有同僚來訪,說起此事甚覺蹊蹺,就讓刁存把“毒藥”吐出來。不想,“毒藥”吐出后竟聞到一股濃郁的芳香氣味,口臭已然不覺。其實這“毒藥”就是“雞舌香”。這里的雞舌香指的就是丁子香這種植物。據漢代《漢宮儀》記載:“尚書含雞舌香伏奏事,黃門郎對揖跪受,故稱尚書郎懷香握蘭,趨走丹隰。”除此之外,許多古代文獻也出現過關于雞舌香的描寫。如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記載:“三省故事郎官口含雞舌香,欲奏其事,對答其氣芬芳。此正謂丁香治口氣,至今方書為然。”又如唐代劉禹錫《早春對雪奉澧州元郎中》詩中有云:“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雞舌香”。可見,丁子香已然成為當時王公貴族和大臣們清新口氣的必備品了。而“口銜丁香(這里應是丁子香)”,也慢慢演變成在朝為官的意思。到明清之后,口含丁子香避口氣、增芳香,已成為朝臣和士大夫們的日常之事。 

              丁香和丁子香 

              這里要特別和大家科普的一點是,“雞舌香”丁子香和我們常見的“丁香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植物。從植物分類學來講,我們常見的丁香,多指木犀科丁香屬植物,是紫丁香等一系列丁香屬常見物種的統稱,原產于我國,但不能用來當“口香糖”使用。“雞舌香”丁子香則是桃金娘科蒲桃屬植物,原產于印度尼西亞。賈思勰曾在《齊民要術》中寫道:“雞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為‘丁子香’也。”“丁”是“釘”的古字,形容它的尚未完全綻開的干燥花蕾狀似釘子。 

            紫丁香(圖片來源于中國植物圖像數據庫)

            丁子香(圖片來源于中國植物圖像數據庫)

              以植物為原料的口香糖 

              今天我們吃到的口香糖,通常是以天然樹膠或甘油樹脂為膠體的基礎,加入糖漿、薄荷、甜味劑等調和壓制而成,其發明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期。 

              墨西哥一位將軍在賈森托戰役中被俘。他被釋放后,帶著曬干了的一種果樹膠來到美國紐約,他本想通過研究此類樹膠替代橡膠,但在一次與合作方的溝通洽談過程中,閑來無事的他將口袋中的一小塊樹膠放進嘴里嚼。這個舉動恰巧被后來的“現代口香糖之父”亞當斯注意到,并進行了大批量生產,這就是最早的口香糖。 

              為現代口香糖的誕生立下大功的植物就是人心果。人心果是山欖科鐵線子屬的植物,因其果實縱剖面長得像人的心臟,故而稱作人心果。制作口香糖的植物性膠基原料就來源于人心果樹干中所含的白色乳汁,也被稱為“奇可膠”。只不過,因為原料有限,用人心果樹膠做成的口香糖價格也偏高。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們開始用合成樹脂制作口香糖,降低了口香糖的價格,口香糖終于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在我國粵語方言中,人心果的讀音和人參果一模一樣,因此有人將兩者混為一談。不過,雖然沒有《西游記》中有緣人吃一個能活四萬七千年的人參果那樣的神話色彩,但人心果的營養價值確實還是非常豐富的。 

            人心果Manilkara zapota(圖片來自《分子植物育種》) 

            人參果(Solanum muricatum

              口香糖帶來的環境問題 

              隨著現代口香糖成為了全世界的“弄潮兒”,口香糖殘渣所形成的“城市雀斑”問題卻也給全世界帶來了無盡煩惱。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一個城市因為這種口香糖殘渣形成的特殊景點而聞名世界。它就是位于美國西雅圖的“口香糖墻”,也被戲稱為“世界上最惡心的景點”。這道“口香糖墻”上面粘有幾百萬塊嚼過的口香糖,從遠處看五彩斑斕,每年特意到此參觀的游客數不勝數。 

            位于美國西雅圖的“口香糖”墻(圖片來源于網絡)

              發展到今天,現代口香糖主要由五種成分組成:膠基、軟化劑(通常是植物油)、香料、甜味劑以及玉米糖漿。其中膠基是人造橡膠、樹脂、脂肪、乳化劑和蠟的混合品,難以降解。雖然近年來已陸續有可降解的環保型口香糖登錄市場,但正確處理口香糖咀嚼物唯一正確的方法仍然是用錫紙將它包起來丟入垃圾桶,由專人將其與其他不可降解的垃圾一起處理。 

              從人類新石器時代起,在世界各地許多早期文明中,都能發現各自“口香糖”的遺跡。它們主要由樹脂制成,雖然依據當地生長環境可提取的植物而略有不同,但相同的是——它們都來自于人類咀嚼的本能,人類也因此從中受益匪淺。 

              如果說,這些“口香糖”保護了古代人類的牙齒,緩解了他們狩獵、勞作時的疲倦,那么,也可以說,口香糖間接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壽命,也因此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腳步。 

              參考文獻: 

              1.史軍.唐朝人的口香糖.飲食科學. 

              2.口香糖-人類最古老的零食.北京日報. 

              3.科學奧秘-口香糖的消化.科普中國. 

            科普開放中心 江珊

            附件下載: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