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自然百科

            第545期:聞香尋梅,赴一場武漢植物園賞梅雅集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這是南北朝的陸凱送給好友范曄的一首詩,隨詩同贈的還有一枝梅花,表以真摯的情感。后人常以“一枝春“作為梅花的代稱,從此梅花的美好形象便烙在了人們心里。春寒料峭的時節,武漢植物園的小梅園中點點梅花鬧春意、陣陣香氣襲人心。 

            武漢植物園的梅花(攝影:張莉俊、姜正旺)

              梅(Armeniaca mume Sieb.)原產我國南方,是薔薇科杏屬的落葉小喬木;花期12-2月,先花后葉,花香濃郁;果期5-6月,可食用,有生津止渴之效。現全國各地、日本及朝鮮均有栽培。 

              梅是我國十大傳統名花,與蘭、竹、菊稱為“歲寒四友”,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應用歷史,三千余年的人工栽培史,具有很高的實用、觀賞、園林造景和文化價值。 

              按照用途分類,梅可分為花梅和果梅。《尚書·說命下》中記載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可見梅最初從野生狀態到人工種植,是作為果樹應用的。采摘其果實用于烹調,以代當時還未問世的醋酸。而作為觀賞之用的花梅是從果梅分化變異選種而來,始于西漢初年。《西京雜記》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明果異樹有朱梅胭脂梅在不斷的實踐發展中,梅逐漸形成196個果梅 (包括果花兼用)品種和323個花梅品種 

              還記得超市里那些林林總總的酸梅湯、梅脯、青梅酒么?想知道它們都是由什么品種的果梅加工而來的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說說果梅的分類和價值。 

              果梅的分類及價值 

              從便于普通大眾識別角度出發,根據生產實踐經驗,果梅分為白梅、青梅、紅梅三大類。 

              白梅類 

              白梅類果實近圓形,一般較小,果熟時呈黃白色,4月上中旬開始采收。果肉薄、味苦核大、品質較差,不適合新鮮食用,多制作成梅干或作砧木。主要栽種品種有“大葉白梅”、“太公種”等。 

              青梅類 

              青梅類果實大多近圓形,一般較大,果熟時呈黃色,4月下中旬成熟。果肉厚、汁多質脆味酸、品質中等,適宜制梅醬、青梅酒、糖青梅等,少數品種可新鮮食用。主要品種有“長沙五號”、“云南大青梅”、“臺灣大青梅”等。 

            青梅酒(圖片來源:https://baike.baidu.com/

              紅梅類 

              紅梅類果實多橢圓形或桃形,果大,果熟時呈紅色或紫色,5-6月成熟。果肉細、汁少味酸苦、品質上等,適宜制烏梅、話梅、陳皮梅等。主要品種有“軟質大粒梅”、“沅江六月梅”、“臺灣胭脂梅”等。 

            烏梅(圖片來源:https://image.baidu.com/

              隨著科技的發展,通過分析梅果的內含物,梅果的利用價值已從最初用作調味品轉向加工食品—梅汁飲料、梅酒、梅脯、梅醋、梅醬油等。據分析,梅果富含以檸檬酸為主的多種有機酸,有解毒、殺菌的功效;同時梅果中含有多量堿性礦物成分,能中和日常所吃的生理酸性食品,有利于人體維持微堿性的健康狀態。可見食用物美價廉的果梅制品,對身體健康大為有益。在日本,梅果是居民日常佐餐的必須食品,如梅子飯,就是在一碗白米飯上放一顆梅干。 

              說完果梅,我們再看看花梅。花梅品種繁多、姿態各異、色彩豐富,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陳俊愉院士按照《國際栽培植物命名法規(第7版)》,將花梅品種分為了11個品種群,下面我們就細數這些品種群。 

              花梅的分類及特征 

              單瓣品種群:花單瓣, 呈紅、粉、白等單色;枝條直立或斜展;開典型梅花散發典型梅香。如“江梅”等品種。 

            單瓣品種群(江梅,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宮粉品種群花復瓣至重瓣,呈碗形或碟形;花色粉紅,萼絳紫色;枝條直立或斜展。宮粉是最為常見的梅花品種群,因花朵粉紅,著花密而濃,深受大眾青睞。如“小宮粉”等品種。 

            宮粉品種群(圖片來源:https://baike.baidu.com/

              玉蝶品種群:花復瓣至重瓣,呈碟形;花白色,萼絳紫色;花蕾有時尖端呈淺紅色,盛開時白色;枝條直立或斜展。如“素白臺閣”等品種。 

            玉蝶品種群(素白臺閣,圖片來源:http://guoqing.china.com.cn/

              綠萼品種群:花單瓣至半重瓣,呈碟形;花白色,萼綠色;枝條直立或斜展;盛開時特別清新雅致。如“小綠萼”等品種。 

            綠萼品種群(小綠萼,圖片來源:https://www.sohu.com/a/296040839_106321

              垂枝品種群:垂枝品種群最大特點是自然下垂或斜垂,形成獨特的傘狀姿勢。花單瓣、重瓣均有;花色呈紅色、粉色、白色,萼綠色、絳紫色。如“粉皮垂枝”等品種。垂枝品種群種植在水邊,若美人臨水照鏡,別有一番意境。 

            垂枝品種群(圖片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8e4de7d70101jhez.html

              龍游品種群:龍游品種群的獨特之處在其小枝條天然扭曲,宛若游龍;花半重瓣,呈碟形,白色。如“龍游”等品種。 

            龍游品種群(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杏梅品種群:杏梅品種群起源于梅與杏或山杏的天然雜交,兼具梅和杏的特點。如“燕杏”等品種。 

            杏梅品種群(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美人品種群:美人品種群起源于紫葉李與宮粉梅的人工雜交,兼具兩者的特點。如“美人梅”等品種。 

            美人梅品總群(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除了以上這些品種群外,花梅還有黃香品種群跳枝品種群朱砂品種群,就不逐一介紹了。 

              從荒野林間的野梅到人工應用的果梅再到怡情雅趣的花梅,梅經歷了由“果品食用”到“花木賞玩”的過程。如此尤物的梅,其園林造景價值和文化價值更不可小覷。 

              園林造景價值 

              梅形態優美,有直枝、垂枝和曲枝;花色多彩,有白、紅、綠、粉紅等;花型多樣,有單瓣、重瓣、復瓣等;花期持續時間長,是不可多得的園林造景花木。古人在皇家園林和私家庭院中種植梅花,與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搭配造景,相映成趣;以點綴種植和專類園種植的手法,形成梅園梅崗、梅嶺梅巖、梅溪、梅塢等賞梅點。我國古典梅花名園有:最早的野梅分布地——成都和杭州藝梅中心、最早記載的六朝梅園——“梅祖大庾而宗羅浮”最具人文意趣的南宋孤山梅園——“山因和靖隱來靈”獨具鄉村景觀的明代蘇杭梅園——蘇州鄧尉與杭州西溪最具紀念象征意義的明代江南梅園——南京梅花山等。 

            武漢植物園(攝影 姜正旺)

            上海莘莊公園(圖片來源于https://www.poco.cn/)

             

            拙政園 攝影:吳人少白

            南京梅花山(圖片來源:https://image.baidu.com/

              文化價值 

              元朝的王冕畫梅成癡,宋朝的林逋潛心種梅,過著“梅妻鶴子”的隱士生活,壽陽公主點個梅花妝流傳千古……梅作為意象載體,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梅文化。古今文人騷客們以此為情感寄托、品德比擬,留下了許多不朽的篇章和丹青畫卷。詩經《摽有梅》講述待字閨中的女子以梅的成熟感嘆時光流逝,期盼優秀男士來求婚。“凌厲冰霜節愈堅人間乃有此瘦仙陸游以梅的冷霜傲骨來表達自己堅定不移的節操。“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毛主席筆下的戰士之梅、王者之梅。“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李清照筆下的思念之梅,表達對亡夫的悼念之情。 

            王冕墨梅圖(圖片來源:https://image.baidu.com/

              乍暖還寒的時節里,來武漢植物園小梅園循香尋梅吧。賞梅怡情,雅趣無限。 

            武漢植物園小梅園(姜正旺、林克杰、江明喜)

              參考文獻

              (1)陳俊愉.中國梅花品種群分類新方案并論種間雜交起源品種群之發展優勢[J].園藝學報,2009,36(5):693-700. 

              (2)褚孟,林文棣.關于我國果梅產業發展的探討[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4(12):10-13. 

              (3)姜翠翠.我國果梅研究進展概述[J].東南園藝,2017(5):26-31. 

              (4)雷夢宇,金荷仙.宋代文學中梅花的園林景觀及人文內涵探析[J].中國園林,2020,36(增刊):83-87. 

              (5)王彩云,陳瑞丹,楊乃琴,陳俊愉.我國古典梅花名園與梅文化研究[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2,2(增刊)143-147. 

            科普開放中心 曹承娥

            附件下載: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