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自然百科

            第539期:“蘭陵美酒郁金香”究竟是“誰”香?

              陽光明媚的春季,是球根花卉搖曳生姿的時節。色彩斑斕、瓣形多樣的郁金香優雅綻放。五彩繽紛的花田搭配旋轉的風車、亮黃的木鞋、黑白的奶牛,一派歐式春天的景象,美麗無限。看見這些隨風搖動的郁金香,是不是想起了李太白的《客中行》?“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那么問題來了,李太白詩中的“郁金香”究竟是“誰”香呢? 

            武漢植物園郁金香(攝影:江濤)

              是歐式春天里的“郁金香”嗎? 

              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是百合科郁金香屬的球根草本植物;其栽培品種豐富花色花型多樣,是春季重要的觀賞花卉,世界范圍內廣泛栽培,品種達到八千余個。 

              從太白詩仙描述的“郁金香”來看,可以肯定它不是我們常見的百合科郁金香(Tulipa)。 

              第一,時間有異。《客中行》這首詩作于唐朝開元年間。而郁金香(Tulipa)原產中亞,16世紀傳到荷蘭后,受到荷蘭人民的喜愛,培育了許多具有極高觀賞價值的品種,傳播到全球各地。而我國直到1980年,郁金香才在西安植物園引種馴化成功。1988年,西安以5萬朵郁金香舉辦了國內首屆郁金香花展。由此可見,郁金香(Tulipa)傳入我國不到百年,不可能出現在李白的詩中。 

              第二,性狀不符。太白筆下的“郁金香”,有香味、調酒呈黃色、可食用。而郁金香(Tulipa)雖然顏色豐富多彩、花大色艷,卻僅用于觀賞,沒有任何香味,不用于染色,也不能調酒呈黃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物資匱乏,歐洲人食用郁金香(Tulipa)的鱗莖,雖然幸存活了下來,但很多婦女因此停止了排卵,暫時喪失了生育能力。可見它更不能食用。 

              搖曳在春風中的郁金香(Tulipa),它只是日本植物學家在翻譯西方植物名稱時,將它的名字譯為了“郁金香”。1917年中國學者纂《植物學大辭典》過程中,直接用了這一中文名,故而讓游人們望文生義,誤認為是大詩人李白筆下的“郁金香”了。 

            12:武漢植物園的郁金香(攝影:張莉俊)

              既然此郁金香非彼郁金香,那么“蘭陵美酒郁金香”中的“郁金香”究竟是指的哪種植物呢? 

              《全唐詩》收錄的約49000首詩中,19位詩人的25句詩里出現了“郁金”或“郁金香”一詞。后人在注釋時,常常會弄混淆。一則釋義為國產的姜科姜黃屬植物郁金;另一則釋義為舶來品的鳶尾科番紅花屬的番紅花。 

              我們先來認識這兩種植物。 

              根莖香黃的郁金 

              郁金(Curcuma aromatica)是姜科姜黃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約1米;根莖肉質肥大,呈黃色,具有芳香味;葉基生,葉片長圓形,葉面無毛,葉背有短柔毛;花葶單獨由根莖抽出,有稀疏的柔毛,穗狀花序圓柱形,有花的苞片淡綠色,無花的苞片白色帶有淡紅,4月到6月開花;花冠管呈漏斗形,裂片長圓形,白色帶有粉紅,唇瓣呈黃色;產我國東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區,東南亞各地也有分布。 

            圖:郁金的花(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圖:郁金的植株(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做為藥材,郁金有不同的品種,2015版《中國藥典》一部記載:郁金,本品為姜科植物溫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 Chen et C.Ling、姜黃Curcuma longa L.、廣西莪術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蓬莪術Curcuma phaeocaulis Val.的干燥塊根。前兩者分別習稱溫郁金黃絲郁金”,其余按性狀不同習稱桂郁金 “綠絲郁金。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除去泥沙和細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圖:郁金的干燥根(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郁金在古時的應用價值很廣泛,除了入藥,還有調酒、染色等用途。 

              郁金用來調酒的時間可以追溯到周王朝時期。從漢代記載的文獻來看,先秦時期的郁金是貢品,非常珍貴,只有朝廷才有掌控和使用權。《詩經·大雅·旱麓》中曾記載:“瑟彼玉瓚,黃流在中”這種用麥子摻和郁金制成的酒,顏色金黃,被稱為“黃流”,在宗廟祭祀等重大場合使用。”  

              郁金不僅用來調酒,還用來染色。漢代史游《急就篇》卷二記載:“郁金半見湘白王應麟注曰:“自此已下皆言染繒之色也郁金染黃也”《本草綱目》“草部”卷十四記載“時珍曰: 郁金有二。……此是用根者,其苗如姜,其根大小如指頭,長者寸許,體圓有橫紋,如蟬腹狀,外黃內赤,人以浸水染色,亦微有香氣。”郁金的根染出來的織物,呈黃色,帶有一種微微的香味,受古人廣泛應用。“郁金黃”、“郁金裙”是古詩詞中用指黃色的常見詞語。如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李珣《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妝,越羅衣褪郁金黃”;李商隱《牡丹》:垂手亂翻雕玉佩,招腰爭舞郁金裙”;杜牧《送容州唐中丞赴鎮》:“燒香翠羽帳,看舞郁金裙”。 

              古時的郁金,作為調酒和染色的原料,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時常成為古人詩句中的寄托情感的意象。 

              味香名貴的番紅花 

              郁金香作為專屬性物名,見于西晉安息三藏安法欽譯出的佛《阿育王傳卷第四安氏將梵文名稱Kashmira janman意譯為郁金香,并提到罽(jì)賓國(今喀什米爾一帶)有香山產郁金香。據史學專家考證,郁金香和蘇合香等作為香料恰好是從漢晉之際輸入中國。郁金香香料非常名貴,全株花卉只有雌蕊部分可用,每朵花有3根雌蕊,大概200朵花才可采收到1克重的雌蕊。如此名貴的香料,作為舶來的奢侈品流通,首先被宮廷使用,再輪到宮外上層人士追捧。但真正見過郁金香完整植株的人極少。 

              《唐要會》中記錄:“貞觀二十一年,國獻郁金香,葉似麥門冬,九月花開,如芙蓉,其色紫碧,香聞數十步,華而不實,欲種,取其根在今天的印度南部一帶。這段文字對郁金香的產地、形態特征、栽培方法進行了描述。美國漢學家愛德華謝弗在《唐代外來文明》一書中據此將郁金香考證為Crocus sativus(番紅花)。 

              另外據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胡世林考證,明代由宮廷御醫編撰的官修本草《本草品匯精要》收載的“撒馥蘭”、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的“撒法郎”等名稱,均是《唐要會》一書中郁金香,這些名稱是番紅花(Crocus sativus)的音譯名(saffron)。 

              番紅花(Crocus sativus)又叫西紅花、藏紅花,是鳶尾科番紅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球扁圓球形;葉基生,灰綠色;花有香味,呈淡藍色、紅紫色或白色;花藥黃色、花柱橙紅色;蒴果橢圓形;原產歐洲南部。我國于1965年引種栽培并取得成功,其球莖在5月起土, 5-8月花芽開始分化, 8-9月花分化, 當年10月底11月初即可開花。現全球已經培育出春秋兩季開花的園藝品種。 

            圖:番紅花的花(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圖:番紅花植株(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綜上所述,可見中國的郁金在古代多作入藥、調酒、染色等用途,調酒色黃辛香,染衣黃色微香,使用面普及大眾。舶來品郁金香(番紅花)在古時中國多作貴重香料所用,基本為宮廷和宮外上層人士享用,屬于奢侈品行列。 

              再回到標題,“蘭陵美酒郁金香”究竟是“誰”香?從郁金香作名詞來看,毫無疑問是指番紅花。但從大詩人在寫詩句時的心境來看,不知他是偏重于贊美酒的香味,還是偏重于贊美酒的顏色?若是偏重稱贊香味,那“郁金香”指番紅花更符合意境;反之則指中國的郁金更貼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湯彥承和王錦秀認為其記載的是能調酒的姜黃屬植物。南京師范大學的俞香順認為中國的郁金跟酒文化密切相關,應該是指姜黃屬的郁金。田芳和趙翰生在《唐詩中的“郁金”》一文中則認為《客中行》的“郁金香”意指香味,應該按照番紅花來進行英文翻譯。 

              結合李白詩仙“千金散盡還復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豪邁性格,我更傾向于他指的是番紅花,畢竟郁金香香料是價格昂貴的奢侈品,符合太白“及時享樂”的形象。不過“蘭陵美酒郁金香”究竟是“誰”香?這個謎團就讓專家學者大咖們繼續去探究吧。面對春光中的美景,我們負責賞花就好。武漢植物園60萬株球根花卉正在陸續綻放,成片的花海在風車的轉動中,清新浪漫。趁著春光正好,來賞美景吧,在無邊的郁金香花田里感受詩仙太白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豁達心境。 

            武漢植物園郁金香(攝影:江濤)

            武漢植物園郁金香(攝影:江濤)

            武漢植物園郁金香(攝影:江濤)

              參考文獻: 

              [1]田芳,趙翰生.唐詩中的郁金香[J].海外英語,2016(2):119-121. 

              [2]楊建軍.染料紅花古名辨析兼及番紅花名稱考[J].絲綢,2017(2):73-81. 

              [3]余欣,翟旻昊.中古中國的郁金香與郁金[J].復旦學報,2014(3):46-56. 

              [4]張金政.郁金香栽培品種的演化與分類[J].中國園林,1999(2):12-15. 

              [5]高星等.郁金香品種分類的花粉形態學硏究[J].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2017:46-47. 

              [6]湯彥承,王錦秀.郁金香一個混淆不清的中文名稱[J].生命世界, 2013(10):33-35. 

              [7]胡世林.郁金香現代化之誤[J].世界科學技術,2008(10):8-11. 

              [8]胡世林.紅花與郁金香的本草考證[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8(22):3-6. 

              [9]俞香順.“郁金”考辨—兼論李白“蘭陵美酒郁金香”[J].中國韻文學刊,2017(3):104-107. 

            科普開放中心 曹承娥

            附件下載: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