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自然百科

            第538期:小野菜——味覺空間里的春天

              草長鶯飛的春天,不僅驚艷了時光,還溫暖了歲月;姹紫嫣紅的百花展開一場視覺盛宴,清新爽口的野菜開啟一段舌尖舞蹈。童年里,媽媽的巧手總能將原野里隨手掐回來的野菜,做成香噴噴的下飯菜,那些美味隨著野菜漸少越來越稀缺了,終究留在了味覺空間的記憶里。帶著味覺的記憶,來武漢植物園尋寶吧,看看能不能找到我們今天說的這幾種餐桌上比較常見的野菜。 

              薺菜 

              對薺菜最深刻的記憶來自語文課本中的《挖薺菜》,從此春天里,總會在路旁尋找它的身影。如今小小的薺菜已經是春天里必不可少嘗鮮野菜了。 

              薺(Capsella bursa-pastoris)又稱地米菜、薺菜,是十字花科薺屬的一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莖綠色,直立,有分枝;基生葉叢生呈蓮座狀,大頭羽狀分裂;莖生葉窄披針形或披針形;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花小色白;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狀三角形,種子淺褐色;我國幾乎遍布各地,通常生長在山坡、荒地、田邊、宅旁或路旁。 

              薺菜含有多種礦物質元素及維生素,作為春天的時令蔬菜食用,在我國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詩經·邶風·谷風》中就曾記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現在我國很多地方還有農歷三月初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 

            1:薺菜植株(圖片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2:薺菜的花(攝影:張莉俊)

              薺菜的吃法很多,鮮食、做湯、煮食、作餡都可。如薺菜餃子、薺菜春卷、薺菜羹湯、涼拌薺菜、清炒薺菜等,味道清爽可口,營養豐富。薺菜作餡,如今是餐桌上很常見的美味。薺菜采回來后,摘洗干凈、剁碎;新鮮豬肉剁成肉餡,按口味加入蔥、姜、蒜、鹽、味精、料酒等調料腌制;再將薺菜和肉餡混合攪勻,做成薺菜豬肉餡,用來做水餃、春卷、包子等,味道鮮美,風味獨特。現在薺菜也是餐館飯店的佳肴,如薺菜炒冬筍、薺菜丸子、薺菜魚片粥,味道各具特色,非常受大眾青睞。 

              吃薺菜,一般采摘春季未開花時的植株,摘除雜草、枯葉和老根,充分清洗,現采現吃。新長出的小葉是最的食用部分,鮮嫩肥美。開花的植株,一般在農歷三月初三,煮雞蛋用。 

            1:薺菜煮雞蛋 圖2:薺菜餃子(圖片均來源網絡)

              蒲公英 

              新興的野菜熱,怎么能少了種子似小傘兵的蒲公英。唐《新修本草》中描述“葉似苦苣, 花黃, 斷有白汁, 人皆啖之。”可見蒲公英被食用記載已久。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又稱婆婆丁、黃花地丁,是菊科蒲公英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柔軟光滑,含白色乳汁;根深粗壯,呈黑褐色;葉從根部長出,葉片叢生平展蓮座狀;花序為頭狀花序,花瓣為舌狀,呈黃色;遍布全國多個地區,廣泛生于山坡草地、路邊、田野、河灘。 

            1:蒲公英植株圖2:蒲公英的花(圖片均來源:曹承娥)

              蒲公英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物質,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是非常受青睞的野菜。 

              蒲公英微有苦味,是養生食譜中重要的野菜。常見的吃法有生吃、涼拌、泡水、清炒、熬粥等。生吃最為簡單,將蒲公英摘洗干凈后,擺盤蘸醬直接就可以吃了,不過口感有些苦,很多人不一定能接受這個味道。 

            1:涼拌蒲公英 圖2:蒲公英蘸醬(圖片均來源網絡)

              除了直接食用外,在歐美和日本等國家,蒲公英還被開發成飲料、糖果、糕點等保健食品。如蒲公英咖啡、蒲公英飲料、蒲公英葡萄酒、蒲公英根粉、蒲公英糕點等。 

              開花時,滿地黃花;結果時,種子滿天飛。蒲公英不僅可作蔬菜食用,景觀價值也值得關注。蒲公英具有返青早、枯黃晚、春秋兩季開花的特點。《本草衍義》中如是說:“蒲公英今地丁也四時常有花花罷飛絮絮中有子落地即生所以庭院間亦有者蓋因風而來也可見蒲公英適應性很強,極易發芽生長。作為園藝品種進行栽培種植,成本低、效果佳。葉片嫩綠伏地而生、花色明黃俏麗、果序絨球輕盈浪漫,孤生、群生、伴生都形成獨特的亮麗景觀。 

            圖:蒲公英花田(圖片來源網絡) 

              擬鼠麴草 

              今年春節期間,武漢風和日麗,全家人沿著味蕾的記憶,跑遍了遠城區多個地方,采摘擬鼠麴草,最終滿載而歸,做成粑粑,滿足了味覺之美。 

              擬鼠麴草(Pseudognaphalium affine)又名鼠曲草、清明草、田艾,是菊科擬鼠麴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密被白棉毛;葉無柄,匙狀倒披針形或倒卵狀匙形,兩面被白色棉毛;全草帶花序,頭狀花序頂生,呈傘房狀排布;花全部管狀,呈黃色;瘦果卵形。產我國臺灣、華東、華南、華中、華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區,通常生長在草地、原野、陰濕田間、路旁等地。 

            1:擬鼠麴草植株 2:擬鼠麴草的花(圖片均來源:曹承娥)

              擬鼠麴草最早有食用習俗的記載出自于梁代宗懔的《荊楚歲時記》中:是日(三月初三),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謂之龍舌柈,以厭時氣 

              擬鼠麴草可以炒食、熬粥、做粿、做粑粑、做青團等。最常見的有日本流行的“七草粥”,潮汕小吃“鼠殼粿”,湖南永州一帶的“水牛粑粑”。做粑粑時,可采摘嫩葉和米面食用;也可在清明節前后,采集長有花序的莖葉拌入米面后食用。擬鼠曲草有獨特的清香味,做出來的粑粑味道清新怡人,尤其是黃色花序加入后,色澤金黃,香味襲人。 

            圖:擬鼠曲草粑粑做法(攝影:曹承娥)

              馬齒莧 

              用味覺品嘗春天,野菜中帶有酸味的馬齒莧最開胃解饞了。 

              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 L.),又名馬齒菜、螞蚱菜,是馬齒莧科馬齒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平臥或斜倚,伏地鋪散,多分枝,圓柱形,呈淡綠色或暗紅色;葉互生,有時近對生,葉片扁平,肥厚,似馬齒狀;花無梗,常3-5朵簇生枝端,花瓣黃色;蒴果卵球形,種子細小,黑褐色;產于我國南北各地,生于菜園、農田、路旁,耐旱耐澇,生命力頑強。 

            1:馬齒莧植株 圖2:馬齒莧的花(圖片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馬齒莧葉片肥厚,口感脆嫩,有酸酸的味道,可涼拌、做湯、燉菜;還可和碎蘿卜或馬鈴薯泥一起做,味道很好也可以和洋蔥或番茄一起烹飪。最便捷簡單的吃法就是涼拌。采摘洗凈后,焯過水,按口味佐以蔥、姜、蒜、鹽、醬油等調料,嚼起來,脆脆的,味道酸酸的,非常開胃。 

            1:涼拌馬齒莧 圖2:馬齒莧炒雞蛋(圖片均來源網絡)

              新鮮味美的野菜是味覺空間里的調味品,雖鮮美嫩綠,可不能貪多,現采現吃,嘗鮮即可。 

              陽光和煦的春光里,來武漢植物園尋找記憶里的童趣。桃園的草叢里、蓮軒的墻角邊、郁金香花田的湖岸帶、荷花睡蓮區的水塘中,都藏著你遠方的念想,味蕾上的思念。 

              參考文獻: 

              [1]劉遠.春日又聞野菜香[J].農家參謀,2016:34-35. 

              [2]王洪晶.等薺菜的食用價值[J].中國林副特產,1994(2):34. 

              [3]鐵桂春,劉紅獻.薺薺菜資源及開發利用價值[J].安徽農業科學,2007(02):100. 

              [4]溫暖等.蒲公英的營養保健功能及其潛在商業價值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26):138-139. 

              [5]侯曉藝.鼠曲草屬植物藥學研究概況[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4)372-373. 

              [6]徐睿瑤,李俊德.日本新年的藥膳粥—七草粥[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0)578-580. 

              [7]葉梅榮.藥食兩用植物馬齒莧的研究進展安徽農業科學.2017,45(32):140-141,164. 

              [8]http://www.iplant.cn/frps 

            科普開放中心 曹承娥

            附件下載: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