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奇花卉接連亮相,“花燈”也來湊熱鬧。元宵節又被稱為“燈節”,元宵節看燈早已成為市民的節日習慣,街頭小巷的公園里處處布置著七彩玲瓏的花燈,可是你看過造型新穎、樣式繁多的植物“花燈”嗎?看膩了千篇一律的花燈,不如來看看奇特的植物花燈吧!
NO.1金鈴花
金玲花Abutilon pictum,錦葵科苘麻屬的常綠灌木,原產于南美洲的巴西、烏拉圭等地。我國引種栽培后,在福建、浙江、江蘇、湖北等地開始大量種植。花單生于葉腋,橘黃色的花瓣上點綴著紫色條紋,呈鐘形自然垂落,長約3.5厘米的雄蕊緊密簇擁成柱狀伸出花冠之外。不喜寒的金鈴花在溫暖的溫室中熱情綻放,一陣風起,似鈴鐺又似燈籠一般隨風搖曳,鮮艷美麗,可愛至極,是名副其實的“燈籠花”。金鈴花花色明亮艷麗,只要溫度與濕度適宜,即可實現一年四季適時開花,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常用作花籬。
金鈴花
NO.2粉苞酸腳桿
粉苞酸腳桿(Medinilla magnifica Lindl.),野牡丹科酸腳桿屬常綠灌木,原產于非洲、東南亞的熱帶雨林中。別看它的植物名聽起來怪怪的,它可是有一個非常形象的別名“寶蓮燈”。它的葉片寬大呈灰綠色;花朵盛開時,3-10厘米的粉紅色或粉白色的總苞片猶如燈籠罩子一般,穗狀花序向下自然垂落,一朵朵長2.5厘米左右的小花著生在花序上,點點星河,遠遠看去像一個個姿態優雅的宮燈掛滿枝頭,一片祥和喜慶;球形的漿果呈粉紅色,且頂端有宿存的萼片,是一種觀花觀葉觀果的觀賞性植物。粉苞酸腳桿喜歡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下生長,不耐寒不耐旱,栽培種植時一定要讓它在溫暖的地方越冬。
粉苞酸腳桿
NO.3金苞花
金苞花(Pachystachys lutea Nees),爵床科金苞花屬常綠草本植物,原產于熱帶地區的秘魯等地,在我國廣泛種植。金苞花葉對生,莖分枝多,穗狀花序頂生,金黃色的苞片緊密排列層層疊起,苞片叢中飛出來的白色“小翅膀”就是它的花冠,從花序基部向上生長,高貴典雅的姿態像極了一盞盞金黃色的立體宮燈。雖然白色的唇形花冠3周左右就會凋謝,但是苞片卻可以保持2-3個月。金苞花耐高溫耐濕,喜歡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生長,常在春季和秋季開花,但若控制好溫度、濕度和陽光等,則有可能實現全年開花,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常用于建筑、亭、榭旁布景,也可用于花境布置、盆栽觀賞或制作綠籬。
金苞花
NO4.倒掛金鐘
倒掛金鐘(Fuchsia hybrida Hort. ex Sieb. et Voss.),柳葉菜科倒掛金鐘屬亞灌木,是人工培養的雜交種,在世界廣泛種植。倒掛金鐘葉對生,紅色的葉柄長約2.5厘米;花兩性,雌雄同株或雌雄異株,單生于葉腋,具有長梗且下垂,細長的花蕊伸出鐘形的“燈罩”,花瓣色彩豐富有紅色、白色、粉色、紫色等, 五彩斑斕的“燈籠花”在片片綠葉的點綴下格外的耀眼,驕傲地向世人展示它的風姿。由于它的色彩絢麗和花型獨特,常常被用于裝飾花廊和溫室等,供觀賞之用。
倒掛金鐘
NO.5燈籠果
燈籠果(Physalis peruviana L.),茄科酸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做“姑娘”,原產于南美洲,在我國廣東、云南等地有栽培。燈籠果具有匍匐的根狀莖,闊卵形或心臟形的葉片又厚又大,闊鐘形花冠呈黃色,其喉部有紫色斑紋。這種“燈籠”可不一般,成熟后的果實是可以供人享用的美食。果如其名,外面有一層薄如紙的淡黃色燈籠外衣包裹著,這是酸漿屬植物的共同特征,花萼在果期增大成囊狀,把漿果完全地包裹在里面,撥開后就可以看見紅色或黃色的漿果,酸甜可口,不僅可以生吃還可以做成果醬。
上圖 “紅姑娘” 下圖 “黃姑娘”
萬花叢中,今年的元宵節你想去賞哪一盞“燈”呢?
參考文獻:
[1]李建友.爵床科觀賞植物資源及其園林應用[J].亞熱帶植物科學,2015,44(02):15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