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自然百科

            第464期:從媽媽的嫁妝到時尚的故宮文創,我們為什么那么愛牡丹?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差不多家家都有一條這樣的“國民床單”,它顏色清淡、淺雅,印著牡丹花開樣式,它是奶奶和媽媽的嫁妝,也是每個普通人家的標配。那時候,印著牡丹圖樣的熱水瓶、搪瓷杯、毛巾、臉盆是家家必備的潮流單品。
            印著牡丹的“國民床單”
              而以牡丹花為對象的繪畫作品《花開富貴圖》、《牡丹富貴圖》、《富貴花鳥圖》等是最流行的客廳掛畫。牡丹印花物件是幾代人的回憶,牡丹更可以說是中國人心中的“國民之花”。
            客廳常見掛畫《牡丹富貴圖》
              牡丹在我國素有“國色”“國艷”的美譽,號稱“百花之王”。姚黃魏紫,濃墨淺粉,牡丹色、姿、香、韻俱佳,說不盡的風流裊娜,雍容氣度。歷代以來人們對牡丹的喜愛有增無減,又到了賞國色牡丹的季節,來說說,我們為什么那么愛牡丹?
              栽培歷史,從皇家御苑火到平常人家
              人們開始認識牡丹可以追溯至《神農本草經》,由于其藥用價值而成為記載對象。牡丹作為觀賞栽培,至少始于南北朝時期,至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
              隋 朝 
              已出現了不少牡丹品種,如‘飛來紅’、‘天外紅’、‘一拂黃’、‘顫風嬌’等,這些品種被栽植于御苑,是中國牡丹由鄉間進入城市、由民間田園進入皇家宮苑之開端,自此牡丹開始了它的“富貴歷程”。
              唐 朝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唐朝時國家昌盛,花事亦繁榮,牡丹的觀賞栽培也得到了大發展。那時的都城長安,最先只允宮廷御苑栽植牡丹,牡丹也被作為皇家身份的象征。隨著牡丹在宮廷種植的興盛,這種風氣也很快流傳到民間。老百姓爭相種植,也使牡丹得到了更好地推廣。
              北 宋 
              牡丹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牡丹的演化和栽培技術對之后發展影響深遠。政治中心的變遷,使得牡丹的栽培中心也隨之變化,此時洛陽成為牡丹的主要栽培中心。
              南宋、明、清 
              南宋時期天彭(今四川彭州)牡丹享有盛名,明代時,安徽亳州、山東曹州(今菏澤)相繼成為中國牡丹栽培中心,清朝時,燕都(今北京)牡丹栽培得到大規模發展。
              如今,通過近千年的栽培,中國已經擁有了上千個牡丹品種。歷史上的栽培中心經過時代的變遷,依然是當代栽培牡丹生產發展的主要地區。
              牡丹分類,國色牡丹的洋洋大觀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是芍藥科(Paeoniaceae)芍藥屬(Paeonia)的落葉小灌木,是中國的十大傳統名花之一。
              野生牡丹為中國特有植物,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洪德元的分類觀點:中國野生牡丹有9種,大花黃牡丹(P. ludlowii)、滇牡丹(P. delavayi)、四川牡丹(P. decomposita)、圓裂葉四川牡丹(P. rotundiloba)、紫斑牡丹(P. rockii)、矮牡丹(P. jishanensis)、楊山牡丹(P. ostii)、卵葉牡丹(P. qiui)和中原牡丹(P. cathayana)。
            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圖片來源于中國植物志)
            楊山牡丹(Paeonia ostii)(圖片來源于https://site.douban.com/widget/notes/246045/note/204937568/)
            大花黃牡丹(P. ludlowii)(圖片來源于中國植物志) 

             

              牡丹在我國經過漫長的馴化栽培,形成了多彩多姿的品種。

              1. 品種群分類
              依據種源關系和生態習性等因素不同,牡丹被劃分為四大栽培品種群,分別是中原、西北、西南、江南牡丹品種群。
            中國牡丹品種群分布
              中原牡丹品種群,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下游及華北地區,栽培中心在山東菏澤和河南洛陽。中原牡丹品種群是我國最大的牡丹品種群,適應性強,栽培廣泛,全國各地引種栽培。
              西北牡丹品種群,甘肅省的大部分地區都有栽植,栽培中心在蘭州、臨夏等地,此品種群植株高大、年生長量大,多為紫斑牡丹的后代。
              江南牡丹品種群,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蘇、浙江等省,栽培中心在銅陵、寧國、杭州、上海等地,此品種群植株高大、枝葉繁茂、根系短淺、耐濕熱,適于我國南方地區栽植。
              西南牡丹品種群,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貴州等地,栽植中心在成都和彭州等地,此品種群牡丹植株較高、枝葉稀疏、根系淺、花少而花期長。
              此外,國外的牡丹也經過長期馴化和自主育種,形成因地而宜,符合各自國家審美的牡丹園藝品種,其中日本、法國、英國、美國的園藝品種發展較好。  
              2. 花型分類
              牡丹種類繁多,一般可以用花型、花色、株型來區分。
              花型分類最能反映品種性狀特征和演進規律,根據花瓣的演化規律,牡丹常見的花型主要有十種: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托桂型、皇冠型、金環型、繡球型、千層臺閣型、樓子臺閣型。
              單瓣型 
            ‘紫霞仙’(圖片來源于https://site.douban.com/widget/notes/246045/note/204937568/)
              單瓣型牡丹基本保持了野生牡丹花的原始形態。它的花瓣兩到三輪,花朵碩大極力向外張開,雄蕊和雌蕊向外完全袒露,有著霸氣外露的氣勢。常見的品種有‘鳳丹白’、‘石榴紅’、‘鴉片紫’、‘紫霞仙’等。
              荷花型 
            ‘玉板白’ (圖片來源于https://site.douban.com/widget/notes/246045/note/204937568/)  
              它的花瓣較多,分為4-5輪。花瓣層層疊疊環抱著雄蕊和雌蕊,花瓣雖然重疊繁多但是卻錯落有致。花朵因為形似荷花而得名。常見的品種有‘似荷蓮’、‘玉板白’等。
              菊花型 
            ‘墨潤絕倫’  
              花瓣繁多,一般在6輪以上。花瓣由外向內逐漸變小內縮。花朵排列整齊,層次分明,圓潤有致,有雍容華貴之美。常見品種‘海黃’、‘玫瑰紅’、‘墨潤絕倫’等。
              薔薇型 
            ‘太陽’  
              花瓣多輪,雄蕊部分瓣化成正常花瓣,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花瓣層層相疊,且由外向內逐漸變小,因為花瓣數量眾多,花朵多呈現扁球狀。以‘太陽’、‘紫二喬’、‘叢中笑’等品種為代表。
              托桂型 
            ‘翠嬌容’  
              外層花瓣寬大平展,猶如托盤。雄蕊瓣化,自外向內變細微微隆起,呈半球型。常見品種有‘魯粉’、‘翠嬌容’、‘百花展翠’等。
              皇冠型 
            ‘姚黃’(圖片來源于https://www.duitang.com/blog/?id=432422936)  
              外層花瓣和內層花瓣區別較大。花瓣共分為2-5輪,外層花瓣寬大平展,內層雄蕊大部分或全部瓣化成細碎曲皺花瓣,瓣群密集高聳,整體看上去形似皇冠,非常獨特。代表品種有‘藍田玉’、‘瓔珞紅’、‘姚黃’等。
              金環型 
            ‘白天鵝’ (圖片來源于https://site.douban.com/widget/notes/246045/note/204937568/)
              花瓣多輪,因外側花瓣和內側花瓣之間環繞著一圈金黃色的雄蕊,形似“金環”而得名。金環型牡丹外形獨特,品種較為稀少。代表品種為‘白鳳塔’、‘金腰帶’等。
              繡球型 
            ‘豆綠’(圖片來源于 http://luoyj1951.blog.sohu.com/308701329.html)  
              雄蕊充分瓣化,雌蕊也多瓣化,內外瓣形狀大小近似,堆疊隆起呈球形,形似繡球花。代表品種,‘豆綠’、‘嬌容三變’等。
              千層臺閣型 
            ‘魯荷紅’  
              臺閣型牡丹花型獨特,外層花瓣大而圓潤,中層花瓣小而細碎,內層花瓣大而直立,內層花瓣仿佛被外層花瓣高高托起,形如“臺閣”之感。下方的花瓣較多,多呈4輪或更多輪,如千層臺閣。代表品種有‘魯荷紅’‘雪蓮’、‘瑪利亞’等。
              樓子臺閣型 
            ‘粉樓臺’(圖片來源于http://fengyimudan.com/show_imgnews.asp?sortid=1&id=320)  
              同樣是臺閣型牡丹,但不同的是,下方花有顯著的1到3輪外瓣,雄蕊均有部分瓣化,或逐漸完全花瓣。雌蕊正常或部分瓣化。花型扁平或逐漸高起。代表品種有‘粉樓臺’等。
              3. 花色分類
              牡丹品種繁多,花色甚豐,有紅、白、粉、黃、紫、藍、綠、黑、及復色等9大色系。
            ‘琉璃貫珠’(白色)
            ‘昌紅’(紫紅色)
            ‘島錦’(復色)
            ‘玉面桃花’(粉色)
            ‘海黃’(黃色)
            ‘綠香球’(綠色)(圖片來源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7dd70e000101vmuc.html)
            ‘初烏’(墨色)
              這其中,以黃、綠、黑色的牡丹比較珍貴。
              牡丹園,引人入勝的牡丹王國
              牡丹園
              可以是以牡丹為主題的公園,或是綜合型公園、植物專類園、風景區內牡丹觀賞園區。按一定的品種分類原則,結合園林景觀布置,集中栽植大量牡丹優良品種,可以突出牡丹品種的特色,便于游人觀賞及園藝管理,以欣賞其姿、色、香、韻為主,呈現出姹紫嫣紅、花團錦簇、艷冠群芳的景色,讓人嘆為觀止。
            洛陽神州牡丹園(圖片來源于https://www.sohu.com/a/132578895_348730)
            菏澤曹州牡丹園(圖片來源于http://www.jhly.cn/line50469/t2015-04-26.html)
            北京植物園牡丹園(攝影:北京植物園 陳紅巖)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以下簡稱“武漢植物園”)的牡丹園始建于1988年,占地面積約3300平方米,保育栽培各花型、花色牡丹品種200余個,是以保育展示江南品系、中原品系、日本品系和保康牡丹為主,并保存少量法國、美國品系牡丹的種質資源,武漢植物園牡丹園還兼備華中地區牡丹品種選育研究和推廣示范的功能。
            游客在牡丹園賞花
            游客在牡丹園寫生
            中原牡丹群  
              目前,牡丹園保育牡丹3000株,涵蓋牡丹的九大色系紅、粉、紫、墨、黃、白、綠、藍、復色,擁有單瓣、荷花、繡球、臺閣等多個花型。除了前面提到的品種外,還保育有以下品種:
            八千代椿
            保康牡丹
            寧國粉
            ‘紅艷爭輝’
            ‘玉芙蓉’
            ‘芳紀’(日本)
            ‘花大臣’(日本)
            ‘金晃’(法國)
            ‘金閣’(法國)  
              俗語稱“谷雨時節賞牡丹”,通常“牡丹大戶”—菏澤洛陽兩地的牡丹在谷雨時節開花最盛。而由于氣候原因,武漢的牡丹花期較早,在清明節時已達到一個盛花期,在武漢植物園可為“清明時節始牡丹”,花期可持續至谷雨。  
              牡丹文化,承載著中國人對生活的美好希冀
              高貴美麗、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牡丹的這些美好寓意早已根植于幾千年的中國文化中,讓公眾形成共同的文化記憶。
              牡丹與竹子組合寓意“富貴平安”,與玉蘭組合寓意“玉堂富貴”,與鯉魚組合寓意“富貴有余”,牡丹與富貴組合寓意“富貴滿堂”……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牡丹有著豐富美好的文化象征意義,在國人心中有特殊的地位,深受人們的喜愛與追捧。
            王道良先生牡丹工筆畫  
              牡丹從隋唐開始登上尊貴的殿堂,首領群芳,成為“萬花之萬”。權貴喜歡牡丹,因為那八方來朝、氣勢磅礴的大唐氣象,只有富麗堂皇、大氣雍容的牡丹才能代表。百姓喜歡牡丹,因為牡丹象征的富貴吉祥暗合了他們對安康盛世的追求。文人墨客對牡丹也極為推崇,唐朝李正封詩云“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此后“國色天香”成為了牡丹的代名詞。“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的《賞牡丹》成為了詠牡丹的千古名句,也加深了牡丹在中國文化語境中富貴圓滿的形象。
              牡丹不僅富貴,它的價格也絕對匹配上它在花中的地位。李肇曾在《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執金吾鋪官圍外寺觀,種以求利,一春有值數萬者。” 在唐代,品種名貴的牡丹可以賣出一個天價。一擲千金為牡丹也反映出人們對牡丹的追捧。
            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圖》,右側女性頭戴牡丹花
              唐以后,牡丹擁躉者也很多,“獨牡丹有王者之號,冠萬花之首,馳四海之名,終且以富貴稱之。”清代趙世學在他的《牡丹富貴說》說到。
              周敦頤在著名的《愛蓮說》中也寫過“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牡丹以以風華絕代之姿,光耀千年,無論是在中國花卉史還是中國文化史中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牡丹郵票(圖片來源于https://site.douban.com/widget/notes/246045/note/204937568/)
               時代變化,熱愛牡丹的人們賦予了牡丹更多的內涵和外延。這樣傳統的花卉也可以成為時尚潮流的代名字,具有更豐富的時代意義,在新的時代煥發著新的活力。
            洛陽牡丹瓷博物館展出的牡丹瓷
            故宮牡丹元素文創  
              小 科 普
              一 牡丹還是芍藥?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雍容華貴、艷冠群芳,被稱為“花王”;芍藥(Paeonia lactiflora),姿容絕艷、風姿綽約,有“花相”的美譽。牡丹和芍藥都為芍藥科芍藥屬植物,外形相似,又經常栽培在一起,常常被混淆。牡丹和芍藥一般可以從植株的莖稈、葉、花的特點來區別:
              1莖 稈
              牡丹為木本,冬季落葉,地上木質莖稈仍存在,莖稈為褐色;芍藥為多年生草本,冬季地上部分全部枯萎,只留根部越冬,來年再發新枝葉,莖稈為綠色。
            左圖:牡丹的莖稈;右圖:芍藥的莖稈(圖片來源于中國植物志)
              2葉 色
              牡丹葉表面綠色,背面淺綠色;芍藥葉兩面均為翠綠色,有光澤。打個比方,就像工藝制品,牡丹葉為“磨砂面”,芍藥葉為“光面”。
            左圖:牡丹的葉色;右圖:芍藥的葉色
              3葉 形
              牡丹的葉子是分叉的,一般分成3個叉,就像手掌前再分手指。芍藥的葉子是不分叉的,葉子通常為扁平的橢圓,葉尖比較尖。這一點與牡丹有很明顯的區別,稍微分辨一下就能分辨出來。
            (圖片來源于https://m.sohu.com/a/233456541_663092)
              4花 形
              牡丹和芍藥的第一個區別就是花朵的外形,牡丹花大,花瓣外放,芍藥花朵相對較小。
            左圖:牡丹的花形;右圖:芍藥的花形
              5花 期
              牡丹花期較早,芍藥稍晚,兩者的群體花期相差15-20天。
            牡丹、芍藥在武漢地區的花期
              二  
              荷包牡丹是牡丹嗎?
              荷包牡丹(Lamprocapnos spectabilis)常被人誤以為是與牡丹同一類植物,實際二者差異大,屬于不同的科。牡丹屬于芍藥科(Paeoniaceae),荷包牡丹屬于罌粟科(Papaveraceae)荷包牡丹屬(Lamprocapnos)。
              荷包牡丹的花非常特別,許多花朵組成彎垂的總狀花序,粉紅色的心形花朵,嬌小玲瓏,下面還綴著一只晶瑩剔透的“水滴”。一串串小花掛在枝頭,遠遠望去,錯落有致,非常美麗。荷包牡丹還有一個英文名叫“bleeding heart”(滴血的心),也是因為其形似心臟。
              荷包牡丹的葉子與牡丹相似,二者的葉均為二回三出復葉,只是牡丹葉大于荷包牡丹葉而已。
              荷包牡丹,因葉似牡丹,花類荷包,故名“荷包牡丹”。雖然名字中也有“牡丹”二字,其實它和牡丹的“血緣”很遠,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牡丹。 
              ----
              來源:中國科學院核心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撰寫:韓艷妮、陳長麗、張莉俊
              攝影:姜正旺、江明喜、韓艷妮、張莉俊  
              編輯:張莉俊、魏妮娜
             

             

              

             
            科普開放部

            附件下載: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