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塑料,這些形形色色的塑料制品極大地便利了我們的生活。
但與此同時,塑料的大量使用和丟棄也對環境帶來了影響和危害。微塑料,就是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逐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微塑料降解時間長、粒徑小,而且很容易被生物體誤吞食,對水生生物的健康和生存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圖片來自網絡
微塑料從何而來?
我們經常使用的牙膏和護膚品中,都含有較高含量的微塑料顆粒。衣服在洗衣機中清洗時會脫落一些合成微塑料。這些微塑料通過排水管道流入污水處理廠,是水體環境中微塑料的主要來源之一。
污水中的微塑料都長什么樣?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污染生態學學科組對武漢某一污水處理廠污水中的微塑料進行了研究。
微塑料顏色:以透明色、棕色和黑色為主,這三種顏色的微塑料總占比可達85%。此外,也有一些其它的顏色,比如白色、黃色、綠色和藍色等。
微塑料的形狀:大部分為纖維條狀,其次為顆粒狀,剩余的主要是片狀、球狀等。科學人員還發現,在污水處理之前,污水中含有大量黑棕色或黃棕色的橢圓形微塑料,這在之前的研究中甚少被提及,在污水處理以后的出水中沒有發現這種形狀的微塑料。這是因為一部分被顆粒和懸浮物質吸附沉積于剩余污泥中,剩余的在污水處理過程中以各種形式被分解或降解。
污水中不同形狀和顏色的微塑料
污水處理廠中進水中的微塑料含量為79.9個/L,出水中的含量為28.4 個/L。經一系列物理、化學和生物處理后,出水中微塑料濃度比進水中的降低了64.4%,且去除的微塑料基本吸附或沉淀于剩余污泥中。該污水處理廠采用活性污泥法處理污水中的有機物和氮磷,由此可見在整個處理過程中微塑料含量得到了顯著降低。其中,物理作用主要是格柵對塊狀和顆粒污染物的截留,其次污水在構筑體內流動過程中的不斷相互碰撞也會使得微塑料發生折斷和變形。化學作用主要是化學絮凝劑的使用使得污水中懸浮顆粒物沉降,同時與化學物質的接觸也能使某些類型微塑料發生降解。這些截留和沉降物質上面吸附了大量的微塑料,最終貯存于污泥中。生物作用主要是在活性污泥處理階段,一些微塑料經過微生物作用可被完全降解。出水中微塑料平均長度從進水中的571.5 μm降低到了348.2 μm,這主要是由于微塑料經過污水中的摩損、光氧化降解以及污泥顆粒中的微生物降解等作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物理變化和降解。
污水處理廠工藝路程圖
但是,科研人員發現,就算是經過了如此復雜的處理過程,污水處理廠出水中仍然含有較高含量的微塑料。
所以,有必要進一步采取措施提高污水處理廠中微塑料的降解和去除率,減輕對水體環境的污染和危害。同時,在微塑料制品的使用過程中采取多種措施,減少向環境中的輸入,從源頭控制塑料材料的使用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