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2》中冷鋒孤身一人帶領身陷非洲叛亂中的同胞和難民,在淪陷區展開生死逃亡,強烈的軍人使命感令人折服。在這野性的大陸、神秘的林間,“狼性”正在復蘇,戰斗仍在持續,沾有植物粘液的毒箭讓冷鋒擊敗了無數敵人。
奪人眼球的激戰、狂野震撼的場景,又一次激起了小編對非洲的向往,想必你也有些按捺不住,想去感受神秘的非洲大陸了吧!
圖1:非洲草原及猴面包樹
說起非洲,或許你最先想到的是那美味的“結著面包一樣果實”的猴面包樹。可非洲遠不止有猴面包樹,還有許多珍奇的藥用植物呢!
《戰狼2》中在醫療條件匱乏的戰場上,那一抹藥草使負傷的兵士重燃,又加入激戰中。野性的非洲大陸孕育著大量珍奇藥用植物,其中有記載的就約有2500種。今天,就讓小編帶你認識它們中的代表,看看別樣的非洲——藥用植物的天堂!
魔鬼般的鉤爪——南非鉤麻
原產于非洲南部的它,隸屬于爪鉤草屬,與我們常見的芝麻是同科異屬的兄弟,雖同科但外形差異很大,艷紅的小花搭配綠葉的襯托,顯得小巧可愛。果期時,你會發現細小的爪鉤整個覆蓋在它的果實上,而長于幽蔽的林間,詭異而神秘,故得“魔鬼爪”之名。其實這鉤子是其傳播種子的工具,如常見的蒼耳一樣,可以勾住動物的皮毛,幫助更遠的傳播。
圖2:南非鉤麻(圖片來自網絡)
說到藥用,它和魔芋一樣主要來自較粗大的塊莖,當地居民將其熬湯以治胃腸功能紊亂及關節疼痛等疾病。現代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止痛,健胃抗風濕功效,其中富含玄參苷被進一步研究認為對心臟疾病有一定療效。在美國及部分歐洲國家已被廣泛使用,不過在中國尚不多見!
馬鈴鐺長樹上了?——非洲馬鈴果
白色的小花,狹長的花瓣,反曲螺旋如風車般,萼部淡黃,非洲馬鈴果是不是與常見的栽培植物夾竹桃有幾分相似呢?的確,它們同屬于夾竹桃科,而它原產于非洲,本地人稱之位非洲伏康樹。
瞧它,花序如傘形般排列,一起綻放時仿佛進入了風車的國度,加之淡淡的香味,在干旱炎熱的非洲以清爽之感,甚是舒心。橢球形的果實略帶淺綠的斑點,似馬鈴鐺一般懸于枝杈間,其名便也出自于此。若非藥用,擺于室內何嘗不是園藝良種呢!
圖3:非洲馬鈴果(圖片來自網絡)
與其他夾竹桃科植物相似,非洲馬鈴果亦毒亦藥,當地居民常用樹皮熬制湯藥,用于止痛消炎,而樹膠用于齒歷,葉煎葉用于小兒咳喘等等。在剛果,其煎液還被用于治療痢疾。
隨著現代研究的深入,其所含的生物堿——依波加因對于吸毒者脫癮有顯著療效,而長春蔓胺生物堿則是老年癡呆癥的治療藥物之一。除此之外,它在抗潰瘍、抗菌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歐洲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廣泛應用這一全身是寶的“馬鈴鐺”,我國也有引種栽培。不過小編提醒,這“馬鈴鐺”亦藥亦毒,切不可隨意嘗試,畢竟它還是致幻劑和箭毒的原料呢!
抗瘧降糖——血紅白葉藤
說到瘧疾,我們最先想到的當然是青蒿素以及我國首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青蒿素的發現極大地降低了瘧疾患者的死亡率,而在曾經瘧疾泛濫的非洲大陸上,本地的傳統草藥也常被用于瘧疾等疾病的治療,血紅白葉藤就是其中之一。
血紅白葉藤,隸屬于白葉藤屬,與我國常見植物白葉藤為同屬兄弟,廣布非洲各地。黃色的小花稀疏的開放,細長的莖條攀援而上,長條形對生的果實角狀排列于枝條間。
當地居民常用其莖作編織原料,而作為非洲的傳統草藥,根部常被煎制湯藥,民間用于治療瘧疾及抗菌抗病毒藥物。其主要藥用成分白葉藤堿在1929年被首次發現,對于惡性瘧原蟲的殺滅作用療效顯著,并且副作用極低。另外其提取物中還具有抗高血糖和降血壓活性,隨著醫學的發展,它可能會成為抗瘧降糖藥物中的新星哦!
圖4:血紅白葉藤(圖片來自網絡)
牙刷,我用天然有機滴——牙刷樹
牙刷作為清潔牙齒的工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塑料的、電動的、竹子的等等,早已不足為奇,而原始野性的非洲總給我們帶來許多驚奇——
在西部的叢林中孕育了一種牙刷樹,其隸屬于刺茉莉科薩爾瓦多屬。扭曲的樹干,粗糙的樹皮,完全聯想不到它的牙刷功效,可當你折下一根樹干,你會聞到一股令人愉悅的香氣,其中夾雜辛辣感,削成牙刷長短的木板后放入嘴中,唾液浸濕木板頂端,細軟的纖維便散裂開來,如鬃毛一般,用它刷牙,其樹汁中的皂質和薄荷香油成分也免去了添加牙膏,刷完之后保證你口齒清新、滿口大白牙!
圖5:牙刷樹(圖片來自網絡)
不過也別只顧著刷牙,它還是非洲傳統的藥用植物呢!當地居民常加其新鮮葉于沙拉中,用于呼吸系統及風濕病的治療與預防;根可用于脾胃不適,抗菌消炎;小而香的花還具興奮劑功效。有一些國家已經將它提煉并制成牙膏銷售了,清潔牙齒的同時還有諸多保健功效呢!怎么樣,入手一支吧!
“性樹”——非洲櫻桃橘
當看到非洲櫻桃橘那如橘子般普通的“長相”時,你一定不會想到它的壯陽之效——作為櫻桃橘屬的一員,它可是大有名氣!
圖6:非洲櫻桃橘(圖片來自網絡)
你只有在非洲熱帶雨林中才能覓得它的蹤跡,藤蔓攀援生長,粗壯的根部就是其藥用所在,常被當地居民挖取咀嚼做提高免疫力及壯陽之用,其效果堪比植物界的“偉哥”,也因此得一名“性樹”。相傳鄭和兩次造訪非洲時就曾帶回這“性樹”的樹皮及根莖,供奉皇帝,用于皇室之中,并且卓有成效,后被冠以“帝王根”的稱號。
不過,目前對于非洲櫻桃橘的研究還極少,又因其生長緩慢,加之過度開采,特別是對其根部的挖掘,使之數量急劇減少,珍貴程度堪比中國的野生人參。它的神奇的功效也使得一些人開始從非洲購買,小編在此提醒購買一定要注意手續哦!今年6月2日,深圳蛇口檢驗檢疫局就截獲了未申報審批的9袋共重19.22公斤的非洲櫻桃橘根莖。
廣袤的非洲大地所孕育的珍奇中藥植物當然遠遠不止以上幾種,如中非及南非的非洲臀果木,和馬達加斯加的非洲防己,前者可用于泌尿系統疾病的治療,后者則是抗菌鎮靜的良藥。
圖7:上圖:有棱蒴蓮;下左圖:肯尼亞景天;下右圖:近革葉馬交兒瓜(圖片來自網絡)
隨著非洲植物調查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新物種逐漸被發現,僅兩年時間,我國中-非聯合中心就發現了5個植物新類群,命名4個新種,其中蒴蓮屬有棱蒴蓮、馬交兒瓜屬近革葉馬交兒瓜、景天屬肯尼亞景天都具有一定藥用價值等待開發,新的發現與研究也會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非洲藥用植物寶庫。
怎么樣,下次跟小伙伴們提起非洲,可不要說你只知道那小王子的猴面包樹呦!
出品:科普中國
制作: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李治中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