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了熱鬧的春節,江城的躁動也逐漸平息,靜靜的開始,迎接春的降臨。說到春,親們會想到啥?是想到了朱熹《春日》里那“萬紫千紅總是春”的美景,還是朱自清《春》中那“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亦或是那一句“一年之計在于春”的俗語呢?這里請原諒小編是個吃貨,想到的盡是春日里的美食,吃膩了春節的大餐,也該到春天的田野尋些清淡的野味了,這不,野原新之助一家就已經行動起來啦,瞧瞧他們有啥推薦?
納尼!七草粥!?吃貨們有聽說過嗎?是不是吃過八寶粥、皮蛋瘦肉粥、小米粥甚至鮑魚海鮮粥,還就是沒吃過這七草粥呢!那這到底是個啥呢?有啥神奇之處嗎?別急,小編這里就來告訴大家。
其實所謂七草粥,顧名思義就是加入七種草的粥。古代習俗于正月初七即“人日”食用,“人日”源于中國道家之說,蒼生創造以雞狗豬羊牛馬之后第七日才為造人,西漢文學家東方朔《占書》中就有記載“七日占人”一說。古就借七草粥之“七”代以新年第七日為紀念人的誕生,正月初七喝碗七草粥也成了當天的傳統習俗,予以驅病保平安之意,話說這個習俗可是始于我國從漢代就開始了哦,魏晉時期開始盛行,不過時至今日,國人已經漸漸遺忘,“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 剪彩為人,或鏤金薄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 又造華勝以相遺。”梁代學者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已很難見到。然而日本卻一直沿襲這自平安時代傳入的習俗,并將其作為文化符號,而倍加重視呢,日本文人夏目漱石曾以“粥味滴滴佳,腸中春欲蘇”詠這七草所做的美味。說了這么多,那究竟“七草”為何?看看爸爸廣志怎么說!
沒錯,就是初春田野間隨處可見的七種野菜——芹菜、薺菜、鼠麴草、繁縷、寶蓋草、蕪菁、以及青白菜,其中蕪菁就是我們常說的大頭菜,嬌小的具有似蘿卜圓潤的肉質根,這也是做曬干腌制成醬菜的主料。而青白菜則是白蘿卜,形似蕪菁,不過為同科異屬的表兄弟,同為十字花科,前者為蕓薹屬而后者為蘿卜屬,不過這對表兄弟長得忒像,要想分辨它們,你可要聽仔細了,一看,二摸,三嘗。這一看——看花色,蕪菁多為鮮黃色而蘿卜則以白色或粉紅為主;二摸——摸莖干,莖干下部摸著有些毛毛為蕪菁,無者為蘿卜;三嘗——嘗味,蘿卜有辣味,而蕪菁則溫和,質地也松軟些。平常我們主要食用它們的肉質根,而初春時節新出的嫩葉才能入選做七菜粥哦!與它倆一樣,芹菜想必不陌生,隸屬于傘形科水芹屬多年生草本,作為重要的蔬菜被廣泛種植于全國,認它你就聞聞它,一股濃烈的清香氣味加,再瞅瞅那白白的小花組合而成的小傘一樣的花序,你是不是已經認清它啦,記得《詩經·魯頌·泮水》中有云,“思樂泮水,薄采其芹。”古人在歡慶之時得有水芹,想這慶人日的七草粥怎么能少得了這美味呢!
(左圖:蘿卜花及蘿卜植株;右圖:蕪菁花及蕪菁植株)
(左圖:水芹植株;右上圖:水芹幼苗;右下圖:水芹花)
芹菜、蕪菁及白蘿卜如今也算不上野菜,而后的四種可卻是十足的野味!薺菜,最常食用的野菜之一,因清香可口、風味獨特早已得到人們的認可。瞧瞧這春日的珍品是不是已經不止一次出現在你的餐桌上啦!他作為薺屬中響當當的老大(模式種)。初春時節,山坡、田邊及草地中你都能輕易見到它的身影,基部叢生的羽毛狀的葉片如蓮座一般,直立的莖干,傘房狀的花序,絲狀的花梗上著生匙狀的小白花,猶如春日草地里白色的精靈,翹首體味春的暖意。不過薺菜幼嫩的形態與常見的蒲公英很相似,那就要靠著那一股清香來辨別啦,初拔出土的幼株根部會有淡淡的清香,淡而不濃,不信你聞聞!
(左圖:薺菜植株;右上圖:薺菜幼苗;右下圖:薺菜花)
剩下三種可能就比較陌生了,直接上圖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的確,春日里躺在綠色的草地上,沒準身邊就有一個它!
(左圖:鼠麹草植株;右圖:鼠麹草幼苗)
鼠麴草,為鼠麴草屬一年生草本,足跡遍及我國大部分地區,常出沒于稻田及草地。白色的厚棉毛披于直立的莖及匙形的葉面之上,如小鼠耳后的絨毛,甚是可愛,許多黃色的小花集于一個花托之上,形如頭狀,花瓣毛茸茸的極為細小。在閩南及臺灣地區,正月初九“天公生”這一傳統節日所做的一種包餡米稞品——糍殼龜即是加入此草,鮮綠的色,聞之清香,食之柔嫩,可謂美味,這等美味怎能缺席七草粥呢!
(左圖:繁縷植株及花;右圖:鵝腸菜植株及花)
繁縷,常棲息于陰濕溫暖的之處,柔弱的莖干常伏生于地面,白色的小花聚集如小傘般生于頂端,因形似鵝腸,故小名鵝腸菜,不過不要與真正的鵝腸菜混淆哦!它們長相酷似,可細看那可愛的小白花,還是很好辨別的,繁縷3-5枚雄蕊,花柱有3裂,而鵝腸菜花柱長5裂,并著生10枚雄蕊。
寶蓋草,為野芝麻屬中的一員,圓形或腎形的葉片邊緣具有圓齒,輪傘狀的花序在莖間綻放紫紅的唇形小花,細長的花筒在喉部張開,上唇像是帶著一頂紫色的頭盔,下唇像極了倒著的愛心,甚是可愛!其名為寶蓋源于其嫩葉似帝王儀仗中傘蓋,怎么樣,夠形象吧!
(寶蓋草)
說是七草粥,是不是感覺就是野菜粥,如此這般,究竟這春之七草加于普通粥米之中會有啥神奇呢?聽聽她怎么說——
“吃了這個就可以一整年不生病。”這小編持懷疑態度,不過此七草自古至今可都是養生和藥用佳品哦!
俗語有云,“冬吃蘿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平安。”民間稱其“小人參”,足見蘿卜的價值,味甘性涼的它可是能益脾和胃、消食下氣哦!七草之蕪菁,形似蘿卜,藥性也似,相較而言,性平而味苦辛甘,可是維吾爾藥中藥食兩用、保肺壯身的佳品。《呂氏春秋·本味》以“菜之美者,云夢之芹”贊芹,性涼味甘辛,是清熱利濕、降壓止血的良品,此中富含的粗纖維利于防治便秘及肥胖哦!其四薺菜,古有諺語:“三月三,薺菜當靈丹。”營養價值極高,粗纖維豐富,且所含鈣量可是等重牛奶的3倍呢!味甘而性微寒,具清肝明目、利尿除濕之功效。似鵝兒腸的繁縷呢?可入藥為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之用,性涼味甘、酸,常為一些治療炎癥的中藥藥劑中的成分之一,常食有助濕熱型肥胖者減肥哦!寶蓋草其有別稱接骨草,名如其效,味辛苦性平,清熱利濕,祛風通絡活血消腫,入藥對外傷骨折也確有功效。鼠麴草,常為止咳平喘中藥中的一味配方,味甘而性平,食之有益于支氣管炎及咳嗽等疾病的治愈。
合這亦草亦藥的七種野草嫩葉而熬制成的七草粥,淡淡的清香,微甜的滋味氤氳于舌尖,一解節日大魚大肉的油膩,益氣護脾,養胃助消化,怎么樣,是不是有種想嘗一碗的沖動!
雖然初七已過,可這七草仍在,是時候走出家門,投入春的懷抱,和野原一家一起尋找這一味春意,品這春的美味啦!小編提醒尋找的同時要注意保暖,不然可就像廣志那樣感冒了哦!
注:文章所用圖片均來自于網絡
(作者:李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