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園的傍晚,晚風輕輕拂過荷塘的盡頭,激起絲絲漣漪。荷也告別游人的嬉戲,悄悄地合上了瓣,靜靜地聽夏夜的蛙啼蟬鳴。不遠處,零星的游人還在循著小徑,是希望在落日前再尋些新的驚喜吧!落日的余暉,撒向溫室旁的柵欄,一朵朵開著紅白兩色的杯狀小花密密麻麻纏繞在彎曲的莖藤上,陽光下顯得小巧可愛。俯身輕嗅,是一股淡淡的味兒,可當你扯下一片綠葉,使勁揉搓后,一股濃烈的雞屎的氣味便在空氣中彌散開來,這就是今天的主角,味如“雞屎”,得一諢名——雞屎藤,味如其名,形象貼切。
雞屎藤,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學名乃為雞矢藤,小編也不知為啥非要用此“矢”而非彼“屎”,或是求文字儒雅而兩字古意又相通吧!又因古時將其作為消食解暑的佳品,故又喚作“解暑藤”。作為茜草科雞矢藤屬中的老大(屬模式種),常年駐扎于我國東南沿海及長江流域等地的山地路旁,田埂溝叢中,溫暖潮濕的環境是其生長的溫床。仲夏時節,你便可看到筒鐘形的花冠,內紫外灰,毛茸茸的甚是可愛,成群的小花聚集起來如撐開一朵花傘般,在夏陽下顯得熠熠生輝。彎曲的藤蔓披滿細細的絨毛,不斷纏繞攀爬,可達5米之高呢,無數的分枝長滿寬卵形的綠葉,仿如一道綠的墻籬!每當入秋,暑去涼來,橘黃色的葉、淡黃色的累累球狀小果果更是不可多得的風景,怎么會因“名”而畏之遠離呢?!
“異味”雞矢藤,雖味如“雞屎”,然食之有味,海南的“雞矢藤粑仔”便是代表,每到農歷七月初一,此物便成了瓊海人桌上必備佳肴,加之海南特產椰奶,更別提多美味了,雖然小編沒有嘗過,臭耶?估計是香的,正如中華名吃臭豆腐一般,聞著臭吃著香吧!豐富的營養以及未經小編證實的清爽,使其榮獲“中華名小吃”的稱號,親們是否品嘗過呢?
藥食兼用的它,早在《全草藥性備要》中就有記載,奇異的氣味也帶給它奇異的價值,足以與魚腥菜媲美。性平味甘,略帶些許苦味的它,具有祛風利濕、活血消腫之功效,古今常用其治療跌打損傷,胃腸疾病等許多疾病,“敷無名腫毒,并補筋骨。”的神奇功效,更是被民間尊稱為“土參”。現代醫學進一步研究還發現其具有良好的降脂降血糖的功效呢!
極強的耐受性,極高的成活率,使其成為園林景觀的新寵,剪一小段健壯的藤莖,插于沙土中,溫暖潮濕的環境中,一到兩周就可生根,是不是小Case啊!不過可要注意別造成生物入侵哈!曾有報道,其作為荻葦田中的惡性雜草,造成荻葦大面積減產,品質也逐年退化!
味如“雞屎”食之有味,臭耶?香耶?游園的你瞅瞅身邊是否就藏著如此“異味”的雞矢藤呢,小編偷偷告訴你,揉碎葉片后,初聞有一股雞屎味,可久聞則會有沁人肺腑的清香,不信,你試試!
雞矢藤花
雞屎藤果實
雞矢藤植株
(撰寫:李治中 編輯:楚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