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寒冬,百花凋零,梅花的花期日益將近,讓人翹首以盼,不過今天要講的無關花朵,而與果實有關。首先讓我們重溫一下“青梅煮酒”這個典故吧。“青梅煮酒”出自于《三國演義》,故事是這樣的,曹操邀請劉備至梅亭,曹操已設下酒食: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他們論的是天下誰可稱為英雄。即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橋段“青梅煮酒論英雄”。
說到“青梅煮酒”,大家心生疑問,是將青梅放酒里面煮嗎?
此故事中描述的其實是將青梅做下酒菜,而酒是溫過的,所以叫做“青梅煮酒”。而不是我們字面理解的將青梅置于酒中煮。那“青梅煮酒”的主角——青梅,到底是什么果實?
下面先介紹兩種植物。
青梅(Vatica mangachapoi Blanco),屬于龍腦香科(Dipterocarpaceae),青梅屬(Vatica),喬木,具白色芳香樹脂,果實球形。花期5-6月,果期8-9月。產海南。因其木材心材比較大,耐腐、耐濕,用途近似坡壘,為優良的漁輪材之一;紡織方面可以做木梭;工業方面可以制尺、三角架、槍托以及其它美術工藝品等。國家三級保護瀕危種。
果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又稱青梅,屬于薔薇科(Rosaceae), 李屬 (Prunus),落葉喬木。果實稱梅子,近球形,直徑2-3厘米之間,有絨毛,味酸,未成熟時為青色,故稱“青梅”;成熟時為綠黃色。是我國亞熱帶特產水果。花期12-2月,果期3-6月,屬南方果樹,目前廣東、廣西、福建、浙江、云南、臺灣有大面積種植。其果實可食用,鹽漬或干制,或熏制成烏梅入藥,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效。
比較這兩種植物,青梅(Vatica mangachapoi Blanco)的木材利用價值高,不過它雖然名字叫青梅,但實際和“青梅煮酒”并不相關。而果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的果實用途廣泛,“青梅煮酒”中的青梅也正是果梅未成熟的果實。
主角已現,接下來深扒一下果梅的歷史淵源、價值用途吧。
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根據其利用目的的不同可以分為花梅(也就是梅花)和果梅。眾人熟知凌霜傲雪的梅花,豈不知梅花是由果梅演化而來,果梅的花多為白色單瓣,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果梅通過人工栽培選育,出現了復瓣、重瓣、臺閣等花瓣類型,逐漸被作為觀賞用,古代有很多贊美梅花的詩歌,小時候背誦的第一首詩就是描寫梅花的詩:“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
果梅原產于我國,果實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常作為果樹栽培。我國的果梅種質資源豐富,目前果梅栽植最多的當屬我國,此外,日本栽植也較多。果梅的果最早的時候被用作調味品,素有鹽梅一說,即以梅代醋,其記載見《尚命說書》,“若作和羹,唯爾鹽梅”。梅果含有多種有機酸、維生素、黃酮、堿性礦物質等人體必需的物質。其中含的蘇氨酸等8種氨基酸和黃酮等極有利于人體蛋白質構成與代謝功能的正常進行,可防止心血管等疾病的產生,因此,被譽為保健食品。梅果口感太酸,當今,像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兩位主人公——曹操和劉備那樣,以青梅作下酒菜,鮮食的人極少,或許他們的青梅是經過某種處理,不那么酸了,倒是可以探究一下。梅果主要被用作食品加工,比如經鹽漬的咸水梅、傳統的蜜餞產品(甘草梅、陳皮梅、話梅)、“東方可樂”酸梅湯。青梅酒也是梅果的副產品之一,它是將未成熟的梅果(即青梅)經過浸泡或發酵而成。青梅酒具有多種功效,消除疲勞、中和堿性體質、殺菌作用,青梅酒又被稱為女人酒,是因為它能促進唾液腺分泌更多的腮腺素,腮腺素是一種內分泌素,常被稱為“返老還童素”,它可以促進全身組織和血管趨于年輕化,保持新陳代謝的節律,有美肌美發之功效。
果梅在日本很受青睞,每到梅果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腌制梅干。日本的梅子飯也很流行,就是一碗白米飯上面放一顆腌制的梅干,說是寓意日本國旗。
這就是今天要介紹的青梅了,希望看了這篇文章的朋友能就此認識青梅、了解青梅。
武漢植物園4月份的青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
(作者:韓艷妮;編輯:張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