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鐵,學名四川蘇鐵。因葉片如鳳凰之尾,華麗茂盛,取名鳳尾鐵。同時又有鳳尾蕉、避火蕉、金代、鐵樹等多種叫法。在我們生活中“鐵樹”這一名稱用得較多,有人說是因其木質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鐵而得名;另外也有人指出因其生長需要大量鐵元素,即使是衰敗垂死的蘇鐵,只要用鐵釘釘入其主干內,就可起死回生,恢復生機,故名鐵樹。
俗話說“鐵樹開花,啞巴說話”、“千年鐵樹開了花”,通常用來比喻事物需要經歷漫長和艱難的過程才能完成,甚至根本不可能出現。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尤其是在熱帶地區,20年以上的蘇鐵幾乎年年都可以開花。蘇鐵雌雄異株,花形各異,花期6—8月。
其實,蘇鐵不只是一個種,而是一個大類群,人們常稱之為蘇鐵科植物或蘇鐵類植物,在植物學上,它屬于種子植物門、裸子植物亞門、蘇鐵綱植物。蘇鐵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種子植物,曾與恐龍同時稱霸地球,也被恐龍當做主食,現在被地質學家譽為“植物活化石”。蘇鐵科植物起源于古生代的二疊紀,在侏羅紀(距今1.9億年)時代進入鼎盛期,當時幾乎遍布整個地球(當然那時候地球版塊運動尚未開始,整個大陸仍處于原始湯中),到白堊紀(距今1.36億年)時期,被子植物開始繁盛,裸子植物逐漸走向衰落。距今250萬年前,地球經歷一個短暫的冰期,冰川來臨,北方寒流向南挺進,蘇鐵科植物大量滅絕,此時青藏高原已經形成,秦嶺和青藏高原形成了天然的屏障,使四川、云南等地仍保留部分蘇鐵科植物。
今天,蘇鐵科植物共9屬約110種,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我國野生的僅有蘇鐵屬,共8種,產于臺灣、華南及西南各省區。
民間有說鐵樹果實可以食用,也有報道說鐵樹果能治療癌癥,但這并不是權威機構發布的,建議讀者欣賞就好,不要采集食用。
鳳尾鐵
鳳尾鐵
(觀賞地點:武漢植物園景觀溫室)
(作者:王婧;編輯、配圖:張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