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蘭花,可能很多人立刻想到的是時下比較流行的君子蘭,吊蘭,龍舌蘭,虎尾蘭,蝴蝶蘭,跳舞蘭,大花蕙蘭,等等。這些名字中雖也帶有蘭,可并不是我在此想要介紹的蘭。其中君子蘭(石蒜科),吊蘭(百合科),龍舌蘭和虎尾蘭(龍舌蘭科)實則并不屬于蘭,只因其葉型或花朵似蘭,植株優雅而被冠以“蘭”的美稱。蝴蝶蘭,跳舞蘭,大花蕙蘭在分類學上屬于蘭科,它們大多原產于熱帶地區,因花色鮮艷、花朵碩大,形態多姿而被廣泛引進栽培,被稱為熱帶蘭,又名“洋蘭” [1]。
為區別于洋蘭,人們把隸屬于蘭科蘭屬,產于中國的地生蘭類a稱為國蘭(Chinese Cymbidium),又名中國蘭(Native Cymbidium of China)或東方蘭,主要包括春蘭(Cymbidium goeringii)、蕙蘭(C. faberi)、建蘭(C. ensifolium)、墨蘭(C. sinense)、寒蘭(C. kanran)五大類 [2],有上千種園藝品種,其味幽香,葉型優美,花色淡雅,深受我國人民喜愛。我國除華北東北之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野生蘭花生長,且具有鮮明的地域分布特性。如鄂豫皖、江浙滬地區主要以春蘭和蕙蘭為主,贛湘地區多為寒蘭、蕙蘭及春蘭,云貴川則以建蘭、春劍(春蘭的一個變種)、蓮瓣蘭為特色,臺閩粵以墨蘭、建蘭為重點[3]。
武漢植物園蘭花島上就栽培了許多國蘭品種,由于武漢所處的地理環境與氣候特點,多為春蘭和蕙蘭。國蘭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且為地生蘭類,棲息于大樹、灌木之下,植株高度僅有20-60 cm,葉為線形或劍形,革質,直立或下垂,大多時候與普通的茅草類植物相似,甚至經常被人當做沿階草(麥冬)之類,很容易被人忽視。不止一次,在園中散步,經過蘭花島,我目睹游客看到蘭花島的導覽圖,興高采烈地來到蘭花島,卻發現島上一片蕭疏,可能與心中所期待的洋蘭的姹紫嫣紅,一片熱鬧相去甚遠,他們失望之余總免不了嘟囔幾句:“根本就沒有蘭花呀,是騙人的吧。”是的,一年中的大多數時間,這些蘭花都是寂寞且安靜的,它們安享著這種幽靜與空靈,這是國蘭的本性。只有到了每年的3-4月,這些蘭花們才開始吐芳綻放,靜靜為塵世散發它們獨有的馨香。
國蘭的花顏色多為白、黃、綠,褐色,清雅淡素、不與群芳爭艷,在國蘭鑒賞上,若唇瓣上有紫紅色的斑點,稱為彩心;如果唇瓣純綠、純黃、純白,則稱為素心。國蘭的香清馨幽遠,香遠益清,濃淡有度,被譽為“香祖”、“國香”、“天下第一香”[4]。國蘭有花時賞花,無花時觀葉,國蘭的葉剛柔并濟、婀娜多姿、四季常青,被鄭板橋贊為:“風雖狂,葉不傷;品既雅,花亦香。”
國蘭是我國的四大名花之一,它被譽為“花中君子”,它所代表的高潔、賢德等其品格風范象征了知識分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它是一種精神、一種情懷,是植根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歷史的一種文化。我們賞蘭愛蘭的同時,更要不忘去尊重其生長本性,保護蘭花的野生生長環境,拒絕“炒蘭”b,抵制那些大規模濫采亂挖野生蘭花的惡劣行徑。
五類國蘭的代表類型;圖片來源于網絡—中國植物圖像庫
武漢植物園的部分國蘭
武漢植物園的部分國蘭
a蘭科植物按其原產地的自然環境,其生長方式有三種類型:一是附生蘭,附生在樹干、巖石或懸崖上,如洋蘭中蝴蝶蘭,石斛等;一是腐生蘭,生存于地下腐朽的植物體上,只在開花時其花序伸出地面之上,如我們所熟悉的中草藥天麻等;一是地生蘭,根系生長在混雜落葉、腐殖土和砂石的土壤中,國蘭都屬地生蘭類。
b把蘭花當作投機商品,當作“股票”來炒。一些以投資為目的的人, 發現有潛力而又籍籍無名的新品種, 低價買進后, 一方面精心培育, 另一方面在市場上哄抬價格, 等到時機成熟, 再高價拋出。不理性的“炒蘭”極易催生出“掠奪式”野生蘭采挖模式[5]。
參考文獻:
[1] 趙九州. 蘭花的觀賞特性及其裝飾應用[J]. 北方園藝(1): 33-34.
[2] 嚴華,張冬梅,羅玉蘭,魯琳. 38種國蘭親緣關系的ISSR分析[J]. 分子植物育種,2010, 8(4), 736-741.
[3] 劉海娟. 國蘭形態描述體系的構建及應用[D]. 鄭州: 鄭州大學, 2007, 1-6.
[4] 程瑾,劉世勇,庾曉紅,李曉峰,陳利君,史軍. 國蘭之美,森林與人類, 2011,01: 10-19.
[5] 柳文宗. 蘭花熱:一幕始于文化的商業鬧劇[J]. 中國林業, 2007, 6B: 6-12.
(作者:袁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