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肚竹,禾本科叢生狀灌木,竹型較大,有節,節短,節間膨大顯著狀如佛肚,故名佛肚竹。此竹姿態秀麗,四季長青。既可室內盆栽,小巧精致,不落俗套,足不出戶便能營造扶疏成林的綠意,亦可在園林中自成一景,當然,若同時配以假山,細石等,更可顯出獨特的禪意,古樸典雅。
中國人自古就與竹結下了不解之緣,不僅食有“筍”、書于“簡”、夏臥有“竹席”,而且竹還被賦予了諸多高雅的精神內涵,古人稱“梅、蘭、竹、菊”為四君子,竹是虛心文雅、高風亮節的象征,蘇東坡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更是體現人們對竹的親睞。竹在園林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各地的氣溫差異較大,適宜栽培的竹種各有不同,佛肚竹則是觀賞竹類中的佼佼者。
不同于紫竹的厚重,也不同于湘妃竹的哀怨,佛肚竹的“大腹便便”,有種“宰相肚里能撐船”的氣度,總讓人想起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寓意著寬容、和善和快樂,以物喻情,越來越多的人愿意養一盆佛肚竹。
培養佛肚竹極為簡便。一年四季都可種植。生長良好的佛肚竹,能在春末秋初分別萌發兩次新竹。春末夏初萌發的竹,竹節間隆起膨大,而秋發竹,竹節間大多不膨大,且節間長,觀賞性沒那么強,因此一般不保留秋發竹。
那么如何保持佛肚竹節間膨大的觀賞特性呢?首先,在其生長周期內不能補充太多的氮肥,若氮肥補充太多,竹子長勢太快,就很容易長成筆直的。第二,在春季萌發的竹子,不能澆太多水,雖然佛肚竹喜歡濕潤的土壤環境,但是如果花盆內積水太多,也會影響竹子的生長速度。其余生長期間,就要對新生嫩竹保持細致的觀察,如果形狀不好,就及時修剪,這樣也不會浪費養料。
佛肚竹
佛肚竹
(科普教育組 作者:王婧 編輯、配圖:張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