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桑科常綠喬木,別名木菠蘿、樹菠蘿、大樹菠蘿、蜜冬瓜、牛肚子果。老樹常有板狀根;樹皮厚實,常呈黑褐色;核果可煮食,富含淀粉。其果實較大,清甜可口,香味濃郁,故被譽為“熱帶水果皇后”。在廣州、香港、澳門及其他粵語地區,波羅蜜一般被稱為大樹菠蘿,在廣西等地稱為木菠蘿。
波羅蜜屬的學名Artocarpus來源于希臘文artos (面包)和 karpos(果實),說得再通俗一點,就是面包果;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指種子磨粉可以烘烤面包。隋唐時從印度傳入中國,稱為“頻那挲”(梵文Panasa ),宋代改稱波羅蜜,沿用至今。波羅蜜不僅作為水果,擁有一大批忠實擁護者,又因它的種子富含淀粉,煮熟后吃起來和栗子味道差不多,因此也常常被當作糧食作物,但切記一次不可多食,以防身體不適。成熟的波羅蜜果肉含糖量很高,晾干后也耐儲存,又因為富含大量蛋白質,所以常常作為古人行路時的干糧,既輕便又富含營養。現在波羅蜜干也成為最受女生歡迎的零食之一。
波羅蜜是世界上最重最大的水果,一般重達5-20公斤,最重超過50公斤。有意思的是,從生物學角度來看,一個波羅蜜其實不僅僅是一個果實,換句話說,如果有人能一次吃下一整個波羅蜜,那其實吃下的是許多個小果實。因為波羅蜜的果實是聚花果,也叫花序果、復果,這種果是由很多花結成的果聚集在一起而成的。
波羅蜜的花朵分為雌花和雄花,雌雄同株,分別生在不同的花序上。雄花序生于小枝的末端,長數厘米,花朵密生,單個花朵僅1毫米左右;雌花序生在樹干上或粗枝上,橢圓形,同樣是密生。雌花授粉后,雌花序列上的小花朵,各自孕育自己的果實,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可以煮來吃的核果,這些單個的小核果共同聚集成一個大果實,也就是我們看到的波羅蜜了。
其實,自然界的聚花果有很多,像我們平時吃的菠蘿、桑葚、無花果,都屬于聚花果。只不過,波羅蜜是其中身形最龐大的一員喲。
體型碩大的波羅蜜(圖片來自網絡)
一個波羅蜜里有許多個小果實(圖片來自網絡)
每個小果實里都有一個核,這些果核經過加工也可以食用(圖片來自網絡)
(科普教育組 作者:王婧 編輯:張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