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這樣的一個體會,上體育課的時候會換上球鞋,因為球鞋底耐磨、有彈力、防滑,不僅能提高咱們的體育成績,還能保護我們的膝蓋。那汽車有沒有鞋子呢?答案是有的,汽車的四個輪子就相當于汽車的腳,輪胎就相當于汽車的鞋。更有趣的是,汽車的鞋和咱們穿的球鞋是一個材料做成的,它是什么材料呢?橡膠。
那么,神奇的橡膠從哪里來的呢?天然橡膠來自于自然。自然界里面,含有橡膠的植物多達2000種,但是真正具有采集價值的并不多,目前已經從500種植物里面提取出來橡膠。這里面有我們熟悉的蒲公英,不知道大家嘗試過沒有,把蒲公英的桿掐斷以后,里面會分泌一些白色的液體,用手摸一摸,感覺黏糊糊,這就是橡膠。還有一種高達的喬木,杜仲樹,有人熟悉它是因為藥用植物,除此之外,它的種子、樹葉、樹皮里都可以提膠。但是上面提到的植物膠產量比較低,真正能滿足世界工業98%乳源的植物另有其物,什么植物呢?這就是咱們今天要重點介紹的三葉橡膠樹。
三葉橡膠樹又叫巴西橡膠樹,或簡稱橡膠樹,大戟科橡膠樹屬植物。與其他含膠植物相比,橡膠樹具有兩大優勢:一是樹木高大,含膠量多;二是壽命長,一棵樹可以持續不斷的為人類提供橡膠長達三、四十年。橡膠樹原產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那么這個生活在密林深處的橡膠樹是如何讓世界知道的呢?
回到1000多年前,橡膠樹默默地生長在南美洲亞馬遜的密林深處,樹皮被割破以后,白色的乳膠會一滴一滴的往下淌,就像眼淚一樣。所以,在古印第安語中它被稱作“會哭的樹”。古印第安人已經學會用一些原始的辦法提膠并制作一些產品,比如說玩的彈力球,有彈性的瓶子,甚至把它涂在衣服上或腳上能起到防水的作用。
那么西方人是怎樣認識天然橡膠的呢?這得歸功于一個人:哥倫布,大家知道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也是他把當地印第安人玩的這個橡膠球帶回了歐洲。讓西方人知道了橡膠這種材料。后來,美國的發明家固特異開發出了橡膠硫化技術,徹底克服了橡膠制品冷天變硬,熱天變軟的頑疾。這個技術大大拓展了橡膠的運用范圍。
鄧祿普大家都比較熟悉,橡膠業的巨頭,鄧祿普輪胎、鄧祿普床墊都非常出名。鄧祿普是原來是英國的獸醫,他的兒子非常喜歡騎自行車,但早期的輪胎一直都是實心的,騎起來非常不舒服,兒子經常喊屁股痛,甚至摔傷。心疼兒子的鄧祿普靈機一動,為什么不把空氣打進輪胎,使之膨脹后更有彈性呢?于是1888年,世界上第一個空心輪胎誕生了。很快,橡膠輪胎受到人們的喜歡,不到6年的時間,也就是1895年,世界上第一輛使用充氣輪胎的汽車問世。從此,從巴西雨林里開始的橡膠工業登上了世界舞臺,開始轉動世界。
現在,隨著人們對橡膠認識的深入,橡膠技術也日臻完善,不論是天然橡膠還是人工合成橡膠,都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沒有一種原材料像橡膠這樣,囊括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家居日用品到體育娛樂制品,從醫療領域到軍事工業,都隨處可見橡膠制品的影子。可以說,橡膠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世界。
圖1:印第安人用原始工藝制作的橡膠球。
圖2:割膠完畢后,橡膠樹會自己流淌膠乳。
圖3:三葉橡膠樹。
圖4:正在割膠的女孩。
備注:以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
(科普教育組 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