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大家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中,曾借段譽之口說,“山茶花……另有個名字叫做曼陀羅花”,而神仙姐姐王語嫣的老媽王夫人因極愛此花,遍地種滿了曼陀羅,山莊也干脆取名“曼佗山莊”。
雖有文獻記錄,山茶花確實有別名叫曼佗羅樹,但曼陀羅花則另有其“花”,它是我們熟悉的洋金花或鬧羊花。有人用兩個不同的“tuo”字來區分山茶花和洋金花,然而很多記載“佗”“陀”不分,因一字之差,經常造成誤解。
山茶花屬于山茶科,常綠灌木,冬春季開花,而曼陀羅屬于茄科,夏秋季開花、花呈白色漏斗型,邊緣五裂,以全株含有“莨菪堿”聞名。一定劑量莨菪堿會令人產生幻覺、昏迷麻痹等反應,古時的“蒙汗藥”、華佗發明的“麻沸散”主要成分都是曼陀羅。
據說文藝復興時期,愛美的意大利婦女更是將“曼陀羅”發揮至極,她們不顧曼陀羅的毒性,將其中提出的含有莨菪堿的顛茄汁滴進眼睛,形成散瞳的效果,以使自己看起來更漂亮勾魂。
雖身負劇毒,曼陀羅卻是佛家祥瑞之花,“曼陀羅”一詞源自印度梵語,意為“悅意”。《法華經》里記載,佛說法時,天上飄起的曼陀羅花雨,和佛祖拈花微笑的花,都是曼陀羅花。可到底是美麗的毒花曼陀羅,還是山茶花,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了。
木本曼陀羅
(科普教育組 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