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植物都是天然的營養品,只是藏在山中人不識罷了,野葛便是如此。
數年前,在鳳凰古城的青石板走過,忽有縷縷清香飄來,循香前往,果有輕煙繞灶,原來是家賣葛粉糊的店鋪。禁不住嘴饞,要了一碗,顧不上燙,一勺送進嘴里,類似于藕粉的口感,在唇舌間融化開來,葛粉的軟糯再加上花生、冰糖、芝麻香甜,一如江南甜品的婉約細膩!
后來才知道,葛粉來源于豆科植物野葛的塊根,因其富含淀粉,被民間廣而用之,沖飲,煮粥,煎餅,炒菜,制葛凍,煲湯皆可,而葛粉是其中的一種,由新鮮的葛根磨制而成,經過了磨粉、漿渣分離、沉淀、烘干等工序。
除了古城鳳凰,張家界、廣西藤縣、神農架、鐘祥等地都視野葛為其特產,其中江西葛源最富盛名。據傳,早在隋末唐初,葛源人就有加工葛粉的歷史,在明、清時期,葛源葛粉被作為貢品貢奉朝廷。《本草綱目》記載,葛根具有降火通便、生津止渴、養顏抗衰等功效。
野葛其實渾身是寶,葛藤和葛葉是牛羊很好的飼料;葛花可解酒;葛莖和根的纖維,古人稱之為叫“葛麻”,可織成布。詩經有云:“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可見,野葛一般生長在山谷里,有時也長在石頭縫里。雖說如此,但尋找野生葛根并不是一件難事,因為葛根的滕是從一根母滕向外散發根須的,根須都是順著地面長的。只要順藤摸瓜,就能找到母騰,母滕越大,下面的葛根就越大。野生葛根色澤微泛黃。口感微酸,略有藥味。否則,就有可能是人工種植的葛根。
值得一提的是,泰國也生產野葛根,又名白高顆,俗稱乳果。它和中國野葛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泰國野葛生長在泰國北部與緬甸、老撾交界處海拔300-800米的原始熱帶雨林中,其富含高活性葛根異黃酮,活性為中國葛根及大豆的100-1000倍。因次,坊間流傳多吃“野葛”能讓女性身姿曼妙的說法不算錯,但這里的“野葛”多半是指泰國野葛了。
葛根(注:圖片來源于網絡)
(科普教育組 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