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眼蓮,又叫水葫蘆,是雨久花科家族中的一員,開花時節,從水上亭亭玉立起藍色的花朵,綠色的葉子漂浮在水面,葉柄下部膨脹如葫蘆,看情形真是漂亮,不過你千萬不要被它的美麗外表所迷惑,更不要被它的名字所麻醉,也許“鳳眼蓮”讓你想起了溫婉的蓮花,“水葫蘆”使你聯想到了可愛的葫蘆娃……NO!趕緊打住,如果你知道它的“江湖稱號”,必定會大跌眼鏡,它就是臭名遠揚的“水上綠魔”!
聽這名字是來頭不小,的確,鳳眼蓮是目前世界上危害最嚴重的水生漂浮植物,被列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它原產南美,帶著艷麗花冠,憑借美貌亦或是作為動物飼料,被世界各地的人們有意或無意的引進種植。然而,由于它自身驚人的繁殖力,再加上引入外地后缺少天敵制約,而污染的水質更讓它的繁殖如虎添翼,于是在許多地區站穩腳跟后,它如入無人之境,開始不斷攻城略地,迅速占領大小水域。在短短100 多年的時間里,它遍布世界5 大洲,60多個國家,并且在各大洲的眾多國家和地區造成嚴重危害。
所謂“不瘋狂,不成魔”,看看這水葫蘆是如何瘋狂作孽的吧?
原來,鳳眼蓮的繁殖能力特別強,一旦侵入湖泊、河流、水道、水塘等淡水水域,只要條件適合,就不斷的繁殖子孫,在水上肆意開疆拓土。在蘇丹,鳳眼蓮曾入侵了長達1700 km的尼羅河河段,連同支流以及溝渠,有3000 km的河
段受到鳳眼蓮的入侵,為此,蘇丹農業部動用了42艘船只和3 架飛機,用除草劑來控制鳳眼蓮。
同時,鳳眼蓮如黑云壓城般可以快速覆蓋整個水面,降低了水體中的透光度和水中溶解氧的濃度,致使其他水生植物乃至水生動物缺氧、缺光而死亡。在美國,被鳳眼蓮覆蓋10% ~ 25%的水面,導致羅非魚產量下降50%。
而且,瘋狂的鳳眼蓮,有的在電站大壩的水面上密集繁殖,嚴重威脅了電站的正常生產和安全。有的在河道甚至船閘附近肆意瘋長,堵塞河道,使航運受到了嚴重影響甚至斷航。在贊比亞,喀輔埃河(Kafue River)曾被大量的鳳眼蓮充塞,而贊比亞80%的國際貿易都要經過該河進行,同時,該河的水力發電量占贊比亞總發電量的60%,鳳眼蓮的入侵嚴重影響了水力發電以及河道運輸的正常運行。
此外,這位“水上綠魔”死亡以后,還能接著搞破壞。大量的鳳眼蓮植株死亡后腐爛變臭,沉入水底,加劇了水質的污染。并且與泥沙混合在一起,抬高了河床,使很多河道、池塘、湖泊逐漸出現了沼澤化,加劇了旱災、水災的危害程度。
而我國,也未能逃脫鳳眼蓮入侵的魔爪。大約1901年,鳳眼蓮作為觀賞植物被引進我國臺灣。20 世紀30 年代,鳳眼蓮由臺灣引入中國大陸,此后,在中國各省作為動物飼料被推廣種植。截至20 世紀末,鳳眼蓮已廣泛分布于華北、華東、華中和華南的17 個省市,多于10個省市受到鳳眼蓮的危害,全國每年至少需要投入上億元資金進行人工打撈和處理鳳眼蓮。
不過,“水上綠魔”鳳眼蓮也不是一無是處,它可以凈化水質,也可以用作飼料。如何更有效的降服這“綠魔”,讓它既可以為人類利用又不肆虐橫行,是科學家們正在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高雷,李博.入侵植物鳳眼蓮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植物生態學報,2004,28(6):735~752
(科普開放部 張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