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百花開,又到一年賞花季。可我們在賞花的時候,往往只看到花朵的嬌艷,而忽略花兒也有性別之分。
對于植物的性別,古人在農業生產實踐中早有認識,我國古代第一部詞典《爾雅》中就記載著“桑瓣有葚,梔”,意思是說,桑樹有半數能結桑椹,名為梔。另據記載,幾千年前的阿拉伯人和亞述人也認識到海棗有雌雄之分,每年部落都會推選一名強壯的男性,男性爬到一顆海棗的雄株上,取下雄花的花序遞給僧侶,僧侶把它接觸到雌花的花序上,認為這樣可以祈福海棗的豐收。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對植物性別有了更深的了解。原來,植物的性別是通過花朵的雄蕊和雌蕊來辨別。比如,大家熟悉的玉米,頂上開的花是雄花;從玉米苞的苞葉尖上抽出來的“胡子”,則是雌花。這種在一株植物上雄花、雌花分開的植物,叫做雌雄同株異花植物。而銀杏、楊柳、開心果等,雖然也是雌雄異花,但它們的雄花和雌花不生長在同一株樹上,這樣的植物叫做雌雄異株植物。
雌雄異株植物周圍如果沒有雄樹,雌樹就不會結果。秋季游過武漢植物園的朋友們還記得我們的獼猴桃園吧, 那肉質飽滿、營養豐富的獼猴桃一串串掛滿枝頭,煞是誘人!為什么武漢植物園的獼猴桃能年年掛碩果呢?首要秘訣就是8:1,即8顆雌株周圍種一棵雄株,否則獼猴桃雌株很難開花結果。值得一提的是,不論雌株還是雄株,獼猴桃的花從結構上看,是具有雌雄兩性器官的完全花,但雌株的雄蕊敗育不產生有活力的花粉;而雄株的花則是雌蕊敗育不形成胚珠。
更有趣的是,植物的性別不一定非雌即雄,早前,植物學家還發現了一種會變性植物——印度天南星。這種植物不但會變性,而且一生還能變幾次。例如雌株,它的體型高大健壯 ,營養豐富,但開花以后,由于大量的消耗,第二年便變為小體型的雄株。當它養精蓄銳,體力恢復后,又搖身變為雌株,承擔起繁衍后代的重任。如此看來,植物的性別可真要比動物復雜得多呢!
獼猴桃雄花
獼猴桃雌花
花的結構示意圖(此圖來源于網絡)
(科普教育組 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