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木本植物來說,要保證種群能穩定健康地生存所需的最小有效數量應為5000株,然而,極小種群植物在野外的株數大多低于這個閾值,有的甚至還不到10株,隨時瀕臨滅絕。那么,極小種群植物瀕危的主要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1、生境喪失
極小種群植物的致危原因是復雜的,其中生境破壞是對物種生存造成嚴重威脅乃至走向滅絕的重要原因。人類的建設活動造成天然林面積的急劇減少,使部分野生植物生境喪失或生境破碎化,導致它們原始的生存環境被破壞,造成種群的數量急劇減少,生存難以為繼。
(注:“生境破碎化”是指原來連續成片的生境,由于人類建設活動的破壞和干擾,被分割、破碎,形成分散、孤立的生境碎片的現象。)
山地森林生境的破碎化
完整的森林 被分割、破碎的森林
2、人為采伐,資源過度利用
極小種群植物往往具有獨特的材用、藥用或觀賞價值,人類對它們的過度砍伐利用,導致這些植物逐漸走向瀕危。
3、自身生存能力的下降
除了外部因素,極小種群植物自身生殖力、生活力、適應力等方面的衰竭,也威脅著它們的生長繁衍。比如有的植物是自身的種子生成率很低,有的植物是幼苗成活率太低,有的植物是對生存環境要求十分嚴苛、適應力較差,各種自身的原因也稱為制約其生存的重要因素。
注:文中所用圖片來自網絡
(科普開放部 張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