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自然百科

            第182期:關于菊花的那些事兒(四)——菊花簡史

            西周時代:菊自有文獻記載起,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遠在西周時代就有菊花的相關記述,《禮記》一書曰:“鴻雁來…鞠(菊)有黃華”。

            戰國時代:菊花和民族文化結緣之始。詩人屈原在《離騷》中曰:“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在《九歌》中言:“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歌頌菊秉性高潔,不同凡響。

            秦漢時代:菊花開始做飲食藥用,重陽節飲菊花酒的菊俗已經形成。漢代《神農本草經》記載“菊服之輕身耐老”。《西京雜記》記載:“菊花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魏晉時代:菊花成為一種重要的觀賞花卉,深受文人雅士推崇,成為吟詠、贊美的對象。菊花最早的園藝栽培出現在晉代。

            南北朝時期:據記載,每逢夏至菊花和小麥被研成灰用來防治蠹蟲。

            唐代:植菊技術不斷提高,郭橐駝種樹書中載有“黃白二菊各披去一邊皮,用黃麻皮扎合,其花半黃白色。”表明人們已掌握了菊的靠接技術。重陽節賞菊活動自宮廷至民間大為風行,詠菊詩文大量出現,唐人借菊抒情言志,菊花的意象更加豐富。

            宋代:我國第一部菊譜,劉蒙《菊譜》問世,此后陸續出現菊譜。菊花栽培也由過去的露天自然栽植過渡到整形盆栽。自宮廷一直到民間,每年都有“賽菊會”、“菊花會”等活動,同時詠菊文學進入巔峰時期。

            元代:關于菊花的記錄較少,僅有1部菊譜——楊維楨的《黃華傳》,記載菊花品種163個。

            明代:有20幾部菊花專著問世,出現了眾多的菊畫,繼承并推動了菊文化的發展。明代文人畫家留下了大量的菊畫,如呂紀的《桂菊山禽圖軸》,米萬鐘的《竹石菊花圖軸》,陳洪緩的《玩菊圖軸》等。

            清代:菊花專著為我國歷史上最多,問世35部,存世27部。以北京為中心,從宮廷府第至城鄉民間,養菊、賞菊在京城蔚然成風,已初步形成一套菊花栽培理論和技術的完整體系。文人雅士不僅作畫,而且題畫,詩畫融為一體。其中有名的菊畫有惲壽平的《九華佳色圖》、《東籬佳色圖》,吳昌碩的《菊花圖》,鄭板橋的《蘭菊圖》等。

            當代:菊古來有之,在我國源遠流長的養菊、賞菊、品菊、詠菊、畫菊的傳統中,菊被賦予高風亮節、不屈不撓的精神內涵,是民族精神的象征。當今社會,菊所代表的精神內涵更加寶貴,需要我們更好地珍視、繼承和弘揚。


            ‘紅松針’

            ‘長虹飛鶴’

            ‘月明星稀’

             

            (主要參考文獻:陳蘊鸞.我國古代菊的種植及其經濟文化價值研究.南京農業大學碩士論文,2008.)

            (科普開放部 張凡)


            附件下載: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