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自然百科

            第181期:關于菊花的那些事兒(三)——菊花的品種為何如此豐富

            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從原始的野生種類經過天然雜交,再經過園藝家及愛好者的長期雜交選擇和精心的培育,至今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品種最為豐富的栽培植物之一,目前全世界菊花品種總數達30000個左右,菊花如此之多的品種和變異類型成為現代花卉育種的一大奇跡。

            那么菊花品種為何能夠如此豐富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菊花自身具有較強的變異能力。菊花為天然異花授粉植物,這種天然雜交的特性,使得子代的每一個單株都帶有不同的遺傳組成,因此會產生千差萬別的形態。此外,菊屬植物種間不存在嚴格的生殖隔離,也就是說菊屬植物很容易發生種間雜交產生種間雜種,這也為獲得豐富的菊花品種提供了便利。同時,栽培菊花極易發生芽變(芽變:植物的芽或分枝中發生的體細胞突變),由于芽變的經常發生以及變異的多樣性,使得芽變成為菊花變異選擇的豐富源泉。

            第二,人類對菊花開展了有目的的選擇和培育。菊花豐富的變異得以保留下來要歸功于勤勞智慧的中國人。自東晉陶淵明始,菊被作為觀賞花卉植于庭院之中,此后人們通過對菊的精心栽培,在植菊的技術上不斷積累經驗。到了宋代,出現了菊的專著即菊譜,范成大《菊譜》中認為“人力勤,土又膏沃,花亦為之屢變”,史正志《菊譜》中曰“余在三水植大白菊百余株,次年盡變為黃花”,這些記載描述了菊花產生自然變異的現象與環境條件有關,也表明人們已認識到將菊種于肥沃的土地并適時栽鋤能促使其變異從而育出新品種。為了獲得更多的優良品種,古人采取各種方法,如史鑄的《百菊集譜》中載“分種失時則花少而葉多,不如分置他處,非惟叢不繁茂,往往一根數干,一干之花各自別樣。”通過分株得到種苗,再擴大栽培面積,使菊不僅開花多并且花色更豐富。明清時期,植菊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菊的品種有了新的突破。至晚清時期,在原有花色的基礎上,增添了碧綠、油綠、紫墨等新品種。

            菊花經過人們長期栽培和大力選育,發展至今,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個品種,隨著科技的發展,菊花的品種也會與時俱進,不斷的出新。

            ‘灰鴿’

            ‘藕粉托桂’

            ‘繡花婆’

             

            (主要參考文獻:雒新艷.大菊品種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北京林業大學博士論文,2009.)

             

            (科普開放部 張凡)


            附件下載: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