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植物園與青春學子相遇,碰撞出最熾熱的科學火花。7月24日,2025年湖北省青少年高校科學營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分營在熱烈的氛圍中閉幕。在為期三天的活動中,來自湖北省6個市的111名高中生通過植物科學課題探究、科學家報告、科學游園等環節,沉浸式體驗了植物科學的魅力。他們以探索者的姿態解碼植物奧秘,以實踐者的精神觸摸科研真諦,為活動畫上圓滿的句號。
此次活動的閉營儀式采用項目答辯的形式進行,111個營員分成11支隊伍,對植物探究課題進行匯報答辯。華中師范大學崔鴻教授,湖北省科技館館長張翼,武漢植物園水生植物生物學研究組副研究員江紅生、蓮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組副研究員孫恒、微藻生物技術研究組博士后王凱軒組成專家評委團進行現場點評。
匯報答辯現場高潮迭起,11支隊伍以嚴謹的實驗數據、創新的研究視角,展現了當代青少年扎實的科學素養與蓬勃的創新活力。在“科學‘品’葡萄”課題中,營員們通過糖度、酸度、硬度等指標量化了陽光玫瑰、夏黑等葡萄品種的風味差異,揭示鮮食葡萄品質的多維密碼。“蓮紅、白花色之謎”課題的營員們學習利用分子標記技術,在蓮幼苗階段鑒定蓮花顏色,了解了該技術為育種效率提升的輔助作用。“蓮與睡蓮的生物學研究”課題小組通過染色體計數和解剖實驗等,理清了兩者在遺傳、形態方面的顯著差異。在“水生植物對水環境的適應性探究”課題中,營員們發現沉水植物通過狹長葉片和發達通氣組織適應弱光環境,了解了水生植物的適應性。參與“微藻生命科學探索”課題的營員們則通過光合放氧實驗,驗證了微藻作為地球“制氧專家”的重要作用。
崔鴻對匯報答辯進行了點評,她表示,營員們通過這次活動,科學思維能力、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團隊合作意識、人文素養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希望營員們保持對科學研究的好奇心,在學習和生活中學會發現問題,用科學解決問題。
火熱的七月,營員們在此激揚青春,擁抱科學,放飛夢想,收獲滿滿。“蓮與睡蓮同為美麗的水生花卉,但分屬不同科屬,在形態、生態、應用上各具特色。”荊州市沙市中學隊的營員們講到:“透過蓮與睡蓮一字之差的表象,我們看到生命演化的智慧。”宜昌市第一中學的營員們發言:“科學課題探究既是對課堂知識的延伸拓展,更是對學科思維的深化提升,是一次非常難得的體驗。”襄陽市第一中學的營員們在匯報中表示:“隨著科學課題的展開,我們體驗到科學探究的魅力,也明白了科學需要嚴謹求真的精神。”
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是中國科協和教育部聯合主辦的青少年科學教育品牌活動,武漢植物園已連續多年開展植物科學營地活動,今年是武漢植物園首次獨立承辦省級營,也是第十二年承辦科學營活動。活動通過特色鮮明的內容設置,激發了青少年對植物科學的好奇心與探索欲,不僅打開了認知科學的窗口,更在年輕學子心中播撒下崇尚科學、勇于創新的種子,為國家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