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石解碼童年夢,科普點燃探索心。2025年6月13日下午,“科學與中國”中西部行活動走進西安。西北大學博物館科普部部長白琳以“化石會說話”主題,帶領西北大學附屬小學二年級百余名師生穿越億萬年時光,在化石的密碼中播撒科學的種子。
白琳以個人科研經歷為切入點,用“考古學家挖的是老祖宗的寶貝,古生物學家找的是地球的童年日記”的生動比喻,揭開古生物學的神秘面紗。當講到化石形成需要“天時地利蟲和”的苛刻條件時,孩子們盯著投影中緬甸琥珀里的恐龍羽毛標本,發出陣陣驚嘆。“現在的科學家不用趴在地上敲石頭啦!”白琳展示的高精度CT掃描技術讓化石研究“看得見摸得著”,3D打印的恐龍胚胎模型在孩子們手中傳遞,數字顯微鏡下的微體化石仿佛打開新世界的窗口。互動環節中,“為什么有的化石在山頂?”、“恐龍蛋為什么是橢圓的?”等童趣提問層出不窮,白琳以“科學家的第一個身份是好奇寶寶”鼓勵孩子們保持質疑精神,現場回答著孩子們稚嫩卻閃光的科學問題。 ?講座讓化石里的科學精神、實驗室中的創新思維,真正融入孩子們的成長軌跡。當二年級(13)班的王薪佑在作文里寫下“我發現化石會說話,說的是堅持和好奇”時,這場跨越時空的科普對話,正在孕育新的科學未來。
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普及與教育工作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與西北大學博物館聯合承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