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5日,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開展“科學與中國”新疆博州行,特邀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科學傳播中心副主任、研究館員宋華剛走進新疆博樂市第六中學,以天體物理學研究者與科普教育專家的雙重身份為該校學生帶來主題為“遨游太陽系”的科普講座。
講座開始,宋老師從太陽系的宏觀結構切入,系統介紹了太陽及八大行星的物理特征與科學奧秘。借助高清圖片與數據圖示,剖析了太陽的核聚變能量機制,對比了類地行星與氣態巨星的本質差異:如水星的極端溫差、金星的失控溫室效應、火星的荒漠地貌與移民潛力,以及木星條紋風暴、土星光環的成因等。在講解中,他巧妙融入中國航天成就,如探月工程與火星探測任務,將深奧的天體理論與國家科技實踐緊密銜接。
互動環節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學生們圍繞行星宜居性、地外生命可能性、黑洞特性等展開提問,宋老師結合前沿研究案例逐一解答。不少學生在交流后表示:原來行星科學離生活并不遙遠,它關乎人類未來的生存選擇。這場講座不僅解開了宇宙謎題的冰山一角,更在年輕心靈中埋下了科學思維的種子。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簡稱博州)是湖北省對口援疆定點支援的地區,本次活動的科普資源輸送是智力援疆從基礎設施共建、師資隊伍培育向科學素養提升的縱深拓展。將前沿宇宙探索成果轉化為邊疆青少年的認知圖譜,為教育援疆注入“激發好奇心、培植創新力”的新內涵,為邊疆高質量發展儲備創新動能。
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普及與教育工作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承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