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4日,武漢植物園舉辦第二十期荊楚科普大講堂暨楚杉科普講堂活動,同期作為湖北省科學家精神宣講教育活動,以“藥用植物”為主題拉開科普與科研精神傳承的序幕。5月25日,第二十一期活動接續聚焦“昆蟲世界”。兩場活動分別從動植物入手,帶領公眾深入探索自然科學知識,同期結合湖北省科學家精神宣講教育,深化了科普內涵,吸引了上百名公眾參與。
從廚房里的生姜到草地上的車前,從院子里芬芳的茉莉到公園中嬌艷的牡丹,這些看似普通的植物蘊藏著驚人的藥用價值,它們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綠色藥箱”,千百年來守護著我們的健康。24日的活動聚焦藥用植物領域,武漢植物園藥用植物資源學科組組長、研究員張燕君以“藥用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為題展開講座。她從《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古籍切入,梳理了我國藥用植物的歷史脈絡。她介紹了廚房、小區、公園等場所常見的20多種藥用植物及其藥用價值,展示了藥用植物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廣泛應用。她系統講解了現代科研技術在藥用植物資源保護與研究中的突破,并以蘄艾、茯苓、蒼術、黃連等道地藥材為例,重點解析湖北十大楚藥的現代研究和應用成果。
????作為湖北省科學家精神宣講工作室之一,按照中國科協的指導意見,報告還進行了科學家精神宣講。張燕君以屠呦呦團隊發現青蒿素的科學歷程為案例,展現了科研工作者在藥用植物開發與利用中的堅守與創新,彰顯科研工作者立足國家需求、破解科學難題的使命擔當和崇高精神。
顏值逆天,色彩繽紛,身懷絕技,生存有道,昆蟲家族的生命可謂多姿多彩。25日的活動由華中農業大學博物館館長姜昊主講,講座用大量高清唯美的圖片,以深入淺出、妙趣橫生的講解帶領公眾進入繽紛多姿的昆蟲世界。竹節蟲模擬枯枝的偽裝、吉丁蟲鞘翅的金屬漸變光澤、蘭花螳螂擬態花瓣的生存智慧……,姜昊以竹節蟲、吉丁蟲、楸甲、刺花螳螂等近百種昆蟲的講解,揭開昆蟲的生存智慧與生態價值。昆蟲家族的歷史之悠久、數量之多、分布之廣泛、形態之豐富讓公眾驚嘆。互動環節中,小觀眾們積極提問,姜昊解答觀眾關于昆蟲習性、生態鏈作用的提問,“我們的星球,沒有人類會照樣存在,沒有昆蟲不行”,他強調了昆蟲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
作為湖北省科學家精神宣講教育活動的創新實踐,荊楚科普大講堂暨楚杉科普講堂活動以藥用植物與昆蟲兩大主題為切入點,將專業知識和科研成果轉化為“聽得懂、看得見、摸得著”的科普課堂。通過科學知識的普及和科學家精神的宣講,實現知識傳播與精神引領的雙重目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