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4日下午,“科學與中國”中西部行活動暨荊楚科普大講堂走進武漢市漢陽區墨水湖小學。中國地質大學徐世球教授以《弘揚科學家精神 趣話地球》為主題,為師生帶來了一場穿越46億年的地球科學探索之旅。
?作為國家自然資源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徐世球教授以深厚的學術積淀和生動的敘事方式,從“獨特星球”“漫長演化”“永恒家園”三大維度展開科學講述。通過展示地球在太陽系中的特殊位置、地月系統的精妙關系,闡釋了這顆藍色星球孕育生命的先天優勢。借助地質年代圖譜和古生物化石影像,他帶領聽眾回溯地球演化史:從原始海洋中誕生的單細胞生物,到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生物多樣性井噴,再到恐龍時代的興衰更迭,最終定格在人類文明誕生的第四紀。
?在解析地球生命38億年進化歷程時,徐教授著重強調科學研究的嚴謹態度。他通過地層斷代技術、同位素測年法等實例,展現地質學家如何像偵探般破解地球密碼,還原遠古時期的氣候變遷與生態巨變。當展示我國科學家在澄江生物群、熱河生物群等重大發現中的貢獻時,他特別指出這些改寫生命演化史的成果,正是科學家精神最鮮活的注腳。
面對當代環境議題,徐教授將科學理論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通過對比工業革命前后的碳排放數據、淡水資源消耗圖譜,直觀呈現人類活動對地球系統的深刻影響。在講解地質災害防治時,他不僅剖析近些年一些極端天氣的形成機制,更傳授實用的避險知識;談及資源保護,則從手機金屬元素提取到紙張生產耗水量,用數字揭示日常行為的生態價值。這種“大歷史觀”與“微行動論”相結合的講述方式,使抽象理論轉化為可感知的現實圖景。整場講座貫穿著“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科學理念,通過沉浸式地球科學課堂,展現了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傳承的創新表達。
?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普及與教育工作委員會與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武漢植物園攜手湖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承辦,由武漢市漢陽區墨水湖小學協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