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磨山園區獼猴桃專類園迎來了參加“國家獼猴桃種質資源圃科普開放月”系列活動的第一批50名游客。大家在獼猴桃科研工作者張鵬、張瓊和鄭浩的帶領下,參觀了國家獼猴桃種質資源圃,了解獼猴桃的相關科普知識,也走進田間近距離觀察了各種各樣獨特的獼猴桃種質資源,如成熟后果實不會自然掉落的山梨獼猴桃、維生素C含量超高的闊葉獼猴桃、果實毛茸茸白白胖胖的毛花獼猴桃、獼猴桃家族中果實最小的紅莖獼猴桃等,參觀過程中游客們紛紛變身“攝影師”,為自己看到的奇特獼猴桃拍下特寫,并分享給自己的親朋好友,讓更多的人看到了這些新奇的獼猴桃。
隨后,游客們來到實驗樓,化身“品鑒師”,逐一品嘗了武漢植物園獼猴桃研究團隊最新選育的16種獼猴桃,并根據自己的感受,對這些獼猴桃的香氣、硬度、甜度、酸度、喜愛程度等方面進行了逐一打分,為科學家的育種和產業化推廣工作提供數據參考。
國家獼猴桃種質資源圃保存有獼猴桃屬植物66種(含變種、變型)的1200余份資源、栽培品種(系)120個、各地種質資源1200余份,是目前國際上保存獼猴桃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涵蓋量最大、基因型最豐富的種質資源圃。
本次活動是國家獼猴桃種質資源圃為慶祝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而組織的系列活動之一,通過開展一系列科普活動,向公眾展示我國對獼猴桃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成果,介紹種質資源如何保障和促進獼猴桃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農業科技的原始創新與現代種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