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科普快報

            武漢植物園舉辦第三期楚杉科普講堂

              濕地是環境保護的重要領域,是水資源保護、動物資源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地球之腎”“生物基因庫”。5月21日,武漢植物園第期楚杉科普講堂在磨山園區辦公樓學術報告廳舉辦。本次講堂邀請了武漢植物園流域生態研究中心副主任、水域生態過程學科組組長劉文治研究員授課他以“濕地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講述濕地魅力,100多名社會公眾前來聆聽講座。講堂由科普開放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梅林主持。 

              世界濕地的“家底”有多大?灘涂廣袤遼闊、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水美魚肥,從赤道到極地,濕地以各種生境存在,為地球貢獻了極致風景,為生態描摹大美畫卷。劉文治介紹了濕地的定義、類型和分布,帶領公眾摸清了濕地的家底。濕地是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餓了?帶你去看看舌尖上的濕地植物!“春季荸薺夏時藕,秋末慈姑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鮮,水生四季有蔬菜。”濕地,更是動物的天堂,鳥兒翩躚、呦呦鹿鳴、魚翔淺底、蝦蟹相戲。打開濕地畫卷,你可以看到:有茭蘆菱蓮、魚蚌蝦蟹,更有白鷺沖天、蛙鳴鳥啾,劉文治用一張張濕地版“生物圖鑒”讓公眾直觀地感受到濕地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淡水貯存庫”“生物基因庫”“地球之腎”“碳庫”“氣候調節器”,劉文治通過一系列名詞介紹了濕地在貯存淡水、調蓄洪水、提供生物棲息地、凈化水體、固碳儲碳、調節氣候等方面的作用。“過去50年里,世界上消失了35% 的濕地,濕地消失的速度是森林的三倍。” 圍湖造田、圍湖蓋樓、環境污染、圍網養殖和過度捕撈等人類活動導致濕地嚴重退化。劉文治用一組數據和豐富的案例展示了濕地面積喪失和功能退化的問題,為公眾敲響警鐘。他以武漢東湖如何成為湖泊生態修復治理樣板為案例,講述了我國正在采取的濕地保護措施,并呼吁公眾保護濕地刻不容緩,要從我做起,從小做起。 

              “古往今來,人類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類生產生活同濕地有著密切聯系。” 本期楚杉科普講堂的舉辦對公眾了解濕地,保護濕地,推進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有著重要意義。作為2023年湖北省科技活動周的一部分,活動通過講座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傳播了科學知識,讓更多社會公眾熱愛科學,崇尚科學 

            劉文治開展講座

            梅林主持講座

            公眾聆聽講座

             

             

             

            科普開放中心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