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武漢文旅志愿者帶領20余組親子家庭走進武漢植物園,開展“明月如詩吟中秋 ”主題活動,在大自然體驗中秋傳統習俗。
下午6點,武漢文旅志愿者帶大家來到本草園,武漢植物園工程師張凡舉著講解牌給大家介紹了和中秋節相關的植物,“大家知道中秋節也叫拜月節,我們古人在每年的中秋節都會有焚香拜月的習俗,這里焚香用的香料就是從一些芳香植物里提取出來的,那大家知道哪些芳香植物呢?”“八角!花椒!薄荷......”小朋友們圍著張凡爭先恐后地回答著。
隨即,張凡帶大家在園區里一起親身去感受紫蘇葉,迷迭香,檸檬香茅,薄荷等芳香植物的魅力,“我最喜歡薄荷的香氣!”來自武昌實驗寄宿小學四年級的劉欣雨手里拿著一片薄荷葉,說道:“古人在中秋節的時候也用這些芳香植物來做香,焚香拜月,能夠感受到古人對中秋節的重視以及他們的智慧。”
欣賞完本草園后,武漢文旅志愿者帶領大家來到景觀溫室前準備繪團扇,在武漢植物園科普老師靖欣然的介紹下,小朋友們對團扇有了一定的了解,看著面前擺著的團扇和顏料,便迫不及待地在團扇上繪出自己喜歡的圖案和顏色。看著孩子認真繪團扇,王女士笑著說:“這次活動讓孩子們能夠親身去體驗中秋文化,無論是聽老師們對中秋習俗的講解還是一起繪團扇賞植物,都更加有中秋氛圍感,孩子也對這些傳統文化更有興趣,感覺非常不錯。”
一會兒功夫,小朋友們都陸續繪完團扇,拿著手中的作品在燈光下拍照打卡。來自常青第一學校一年級的學生王子依,身著漢服提著燈籠,將繪好的團扇展示給大家:“今天很開心和大家一起繪團扇,聽中秋節的故事,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活動最后,親子家庭走上大草坪賞月,并且觀賞了夜游場景。志愿者陳耀紅說:“這次和親子家庭走進武漢植物園,是一次非常特別的體驗,我們找到了月光下的香草植物,體驗了有趣的中秋習俗,吃月餅繪團扇,和大家一起在大草坪賞月,和小朋友們一起度過了一個有花有意義的中秋節,讓我多了一份幸福感。”
中秋節作為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它背后蘊含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承載了中華血脈里不可或缺的文化底蘊。武漢植物園聯合武漢文旅志愿者帶領公眾在大自然里共赴一場中秋奇妙游,讓孩子們能從實踐中學習,在“第二課堂”中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傳統文化的江水淵源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