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武漢植物園上新了70余種食蟲植物,恰逢兒童節端午節雙節,食蟲植物吸引了不少公眾關注。武漢植物園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打出食蟲植物科普“組合拳”。
食蟲植物是一個稀有的種群,一般具備引誘、捕捉、消化昆蟲,吸收昆蟲營養的能力,甚至是一些蛙類、小蜥蜴、小鳥等小動物,所以也稱為食肉植物。在武漢植物園景觀溫室,新增了豬籠草、捕蠅草、茅膏菜、瓶子草、貍藻、捕蟲堇等6大類70余種食蟲植物。他們各懷捕蟲絕技,看似人畜無害,卻能殺蟲于無形。這其中,還暗藏著風流小姐捕蠅草、融齒捕蠅草、白環豬籠草、LW瓶子草、AS瓶子草等頂尖的植物殺手。展覽一經推出就頗受公眾青睞。
“小朋友,我們觀察一下豬籠草的捕蟲籠,猜猜小蟲子們是怎么‘請君入甕’的呢?”六一兒童節當天,一群小游客認真地聆聽科普講解員解說食蟲植物的小秘密。兒童節及端午節期間,為了向游客展示食蟲植物的捕蟲技能,武漢植物園為游客貼心提供了免費科普講解服務。“食蟲植物的捕蟲機制”“食蟲植物的分類”“食蟲植物的形態特征”,科普講解員從多個角度對食蟲植物進行講解。雙節期間每天4場定時講解,活動場場爆滿,約300名社會公眾通過線下講解加深了對食蟲植物的認識。通俗生動的科普講解讓科普知識“聲”入人心。
線下科普講解人氣火爆,線上科普講解也精彩,武漢植物園利用直播、短視頻等手段開展食蟲植物科普。兒童節當天,武漢植物園科普導游通過新媒體直播的方式,帶領鏡頭之外的網友,通過小小的手機屏幕走進武漢植物園,了解食蟲植物的奇趣多姿。端午小長假期間,武漢植物園聯合武漢電視臺少兒頻道組織20多位小記者前來參觀食蟲植物,科普講解員不僅講解了食蟲植物科普知識,還引導小記者與食蟲植物互動。活動通過武漢電視臺見微直播平臺全程直播,4萬名網友在線觀看了活動。
食蟲植物推出以后,武漢植物園在微信、微博、抖音新媒體平臺,連續發布了食蟲植物海報、短視頻、手繪等多種新媒體作品,讓公眾多角度看食蟲植物,起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武漢植物園創新科普思維,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以新內容、新媒體、新形式推進“互聯網+科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