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鳥,是打開自然之門的一把鑰匙。鳥,是人類最親密的野生動物,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靚麗的光彩。在“國際愛鳥日”(每年4月1日)即將到來之際,武漢植物園聯合NGO“道大自然工作室”組織來自“SEE任鳥飛”的近80名志愿者開展生態觀鳥培訓交流交流工作
3月27日上午,參與本次培訓交流交流活動的志愿者首先體驗了武漢植物園【自然+】系列博物生態體系課程。志愿者們在活動中以花、鳥、昆蟲為探究對象,提倡在不傷害和不打擾鳥類、昆蟲原有生活軌跡的前提下,進行具有科學意義的觀察。三類觀察對象中每一類都有一位武漢植物園【自然+】特聘老師來協助掃除觀察盲區,答疑解惑。
志愿者生態觀鳥現場
生態觀鳥組的志愿者們運用兩步路戶外工具實時記錄觀鳥軌跡,運用觀鳥記錄中心小程序記錄在武漢植物園觀察到的鳥類,在2個小時的活動中,共觀察到鳳頭、珠頸斑鳩、黑水雞、蒼鷺、白鷺、戴勝、棕背伯勞、喜鵲、大山雀等常見鳥。據生態觀鳥組【自然+】特聘老師,資深觀鳥人、公益雜志《中國鳥類觀察》編輯、朱雀會(全國觀鳥組織聯合行動平臺)監事、武漢市自然教育專家朱小明介紹:本次活動中就有一組家庭,通過生態觀察的方法記錄了一個待鑒定的新物種,在武漢極為罕見。這也與武漢植物園具有良好生態環境及觀鳥氛圍分不開。
金翅雀
北紅尾鴝
棕頭鴉雀
武漢植物園科普開放中心開放事業部部長韓麗為本次鳥類調查等公民科學活動中積極參與的志愿者頒發了獎項,她表示:武漢植物園一直致力于為廣大市民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的同時,不斷找尋人類生活與自然生態的平衡點。通過此次培訓交流,更加深入的推進我園在倡導生態觀鳥中的工作;同時感謝社會公眾對武漢植物園的關注,同時也歡迎大家來參與【自然+】生態觀鳥系列課程。獲獎的志愿者表示,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會繼續在民間參與推動中國候鳥及其棲息地保護。
韓麗為生態觀鳥志愿者頒獎
后續武漢植物園會進一步落實”愛鳥護鳥、萬物和諧“的生態理念,落實“生態觀鳥、科學觀鳥”的行動倡議,預計在5月開展生態觀鳥比賽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