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收獲的時節,大自然里生長著很多植物,它們的果實大多在這個時候成熟了。12月19日,“秋收冬藏之尋找秋天的果實”主題自然課程,在武漢植物園如期開展。找果實課程共舉行了三期,吸引了39名小朋友獨立參與。伴隨著溫暖的陽光,本次課程的順利舉辦,為本年度找果實課程畫上了完美句號。
武漢植物園擁有17個特色植物專類園,收集保育植物資源13000余種。憑借植物資源優勢,科普老師曹承娥精心選擇植物種類,用心設計課程路線,留心踩點周邊環境,激發參加小朋友認識果實、探知自然的熱情。孩子們在課程老師們的帶領下,通過果實對對碰,打開觸覺,感知植物果實小游戲,初識果實形態。接著以任務探尋的形式,打開五感,在戶外進行果實尋找。最后,孩子們提著收獲滿滿的果實籃,洋溢著歡笑,現場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最喜愛的果實。
11月25日,教育部辦公廳、中國科協辦公廳發布《關于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的通知》。武漢植物園作為國家科研科普基地,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深挖科普資源,多元化開展課后自然研學課程,寓教于樂,豐富中小學生科學知識。尋找果實主題課程研發設計的關鍵目標,便有效利用園區特色植物資源,引導孩子們認識我國特有、能“吐絲”、具有天然橡膠功能的杜仲,中國特有珍稀瀕危植物秤錘樹,種子像螺旋槳一樣飄飛的珍稀瀕危植物鵝掌楸,具有染色功效、伴隨人類服飾發展的梔子果,種類豐富、形態多樣的松果等等。
武漢植物園自然課堂自開辦以來,一直秉承小班教學、打造精品的理念;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青少年良好的品格、品行、習慣;旨在吸引孩子們沉浸自然,在自然觀察中提高專注力、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實現與自然的有效聯結,維護其身心健康成長。
圖:課程游戲現場
圖:課程體驗
圖:認識不同的果實
圖:果實找尋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