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武漢迎來了鷺鳥、杜鵑、須浮鷗、壽帶鳥、黑枕黃鸝、燕子等鳥類。隨著夏候鳥的到來,武漢植物園園內鳥類觀察內容更加豐富了!近日,武漢植物園開展了“讓鳥兒自由飛翔”系列第三期“尋找鳥兒”。課程分為室內分享和戶外觀察兩個環節。
課程榮幸的邀請到鳥類保育工作者,武漢市觀鳥協會(武漢觀鳥會)創始人之一,現任湖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常務理事顏軍老師。顏老師15年來堅持觀察、拍攝、研究野生鳥類,發表了《武漢城區燕子繁殖調查研究》等多篇鳥類研究論文,主持編撰《武漢鳥類圖鑒》、《觀鳥手冊》。顏老師為親子家庭授課。室內環節,顏老師用幽默詼諧的語言,生動有趣的內容,和親子家庭分享了武漢常見鳥類有哪些?32種鳥兒生活狀態及通過鳥爪分辨各種類型的鳥。顏軍老師介紹因武漢地區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能為鳥類提供豐富的食物,也可讓鳥兒方便搭巢,來武漢地區度夏的夏候鳥逐年增多。武漢市民愛鳥護鳥意識也在日益增強,夏候鳥在武漢地區可以安居樂業、安心地養兒育女,所以武漢地區已成為很多夏候鳥的樂園。
戶外環節,由李俊皞老師帶隊,分組帶領親子家庭在園區進行鳥類實地觀察活動。大杜鵑、四聲杜鵑、噪鵑、鷹鵑等杜鵑鳥,是市民在武漢地區容易聽見其叫聲但不容易瞅見其真身的夏候鳥。它們叫聲響亮,但擅長隱藏自己。武漢植物園是杜鵑鳥比較集中的地方。親子家庭的孩子們聽到鳥兒的鳴叫驚喜不已。在水岸,孩子們觀察到了小白鷺、黑水雞、棕背伯勞等鳥兒。孩子們和父母觀察到棕背伯勞在路邊的再力花桿上東張西望,尋找獵物。李老師實地講解,原來棕背伯勞性兇猛,嘴爪均強健有力,善于捕食昆蟲、鳥類及其他動物,甚至能擊殺比它自己還大的鳥,如鷓鴣之類。平時常棲止于蘆葦梢處,東瞻西望,一見地上有食物,就直下捕殺。能在空中捕食飛行的昆蟲和小鳥。是一種肉食性鳥類,主要以昆蟲為食,也捕食小鳥、青蛙、蜥蜴和鼠類,偶爾還吃些少量植物種子。
“讓鳥兒自由飛翔”系列觀鳥課堂,讓孩子們更多的了解觀鳥知識,觀察到鳥兒的特征,激發了孩子們觀鳥的興趣,學會細致觀察。長期參與觀鳥課堂,能不斷培養孩子們善于觀察的能力、增強孩子們關愛自然,善待鳥類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室內分享
專家講解
戶外觀察
戶外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