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詩》里華年—詩經里的植物探析系列課程的第四次課程“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專家自然課堂如期舉行。9組親子家庭在武漢植物園,參加了本次課程,自然愛好者、出版人、科普作家劉從康擔任主講老師。劉老師和助教老師曹承娥,帶領參加課程的親子家庭們在孟夏草木長的時節里,探析詩經里的植物,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次課程分為室內講解和室外探究兩個環節。室內部分,學識淵博的劉老師以風趣詼諧的語言,為親子家庭們講解了《唐風·椒聊》詩篇的內涵和寓意,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逐字逐句地進行了解讀,讓孩子們深度了解其表達的含義。接著,劉老師從詩篇的內涵延伸至晉國的歷史背景,詳細講述了晉國歷史及文化發展歷程,讓孩子們了解詩經產生的背景境況,從而加深對詩經的理解和記憶。最后,劉老師從花椒、胡椒和番椒著手,逐一介紹了它們的特征,激發了孩子們戶外探尋的熱情。戶外探析植物環節時,大家興奮不已,一路上仔細觀察,最后在蘭花島入口處的橋邊,找到了一棵花椒樹,就著大家找到的植物,劉老師帶領大家通過植物的特征和調動大家的五感,進行辨識和確認。從活體植物出發,孩子們探析植物更具有針對性,辨認和記憶更加準確,極大的提升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讓孩子們親近自然的意愿更強烈。在認識花椒植物后,劉老師帶領大家來到本草園,進行尋寶探究,找尋本草園里的椒。課程在大家忙的不亦樂乎的尋寶中結束了。
《詩》里華年—詩經里的植物探析系列課程,將繼續根據植物的生長狀態,每月開展一期。課程上,劉老師帶領孩子們一起讀一首古老的詩,聽一段悠久的歷史,識一類有趣的植物,以植物為紐帶,品味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室內講解
戶外植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