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科普快報

            專家自然課堂: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43日,《詩》里華年—詩經里的植物探析系列課程的第三次課程“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專家自然課堂伴著小雨如約而至。10組親子家庭在武漢植物園,參加了本次課程。自然愛好者、出版人、科普作家劉從康擔任主講老師。劉老師和助教老師曹承娥,帶領參加課程的親子家庭們在氣清景明時節里,探析植物詩經里的植物,品味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本次課程分為室內講解和室外探究兩個環節。室內部分,文化底蘊深厚的劉老師以幽默風趣的語言,為親子家庭們講解了《邶風·谷風》詩篇的內涵和寓意,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逐字逐句地進行了解讀,讓孩子們深度了解其表達的含義。接著,劉老師從詩篇的內涵延伸至邶、鄘、衛歷史背景,詳細講述了衛國歷史及文化發展歷程,讓孩子們了解詩經產生的背景境況,從而加深對詩經的理解和記憶。最后,劉老師從他手繪的《薺》著手,以圖文相結合的形式,介紹了詩篇中荼和薺兩種植物的特征,激發了孩子們戶外探尋的熱情。戶外探析植物環節時,雖然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但家長們和孩子們的熱情絲毫不減,大家撐著雨傘,興奮的找尋劉老師課堂上介紹的荼和薺。就著大家找到的植物,劉老師帶領大家通過植物的特征和調動大家的五感,進行辨識和確認。從活體植物出發,孩子們探析植物更具有針對性,辨認和記憶更加準確,極大的提升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讓孩子們親近自然的意愿更強烈。植物探析過程中,劉老師從植物生長和環境保護角度,跟大家強調,盡管是野生植物,大家也盡量不要去采摘植物,讓其在自然中自由生長,豐富植物多樣性。

            《詩》里華年—詩經里的植物探析系列課程共十二次,本次課堂是第三期。后期將會根據植物生長的狀況,每月開展一期。劉老師將帶領孩子們走進詩經的意境,探尋植物的世界。以植物為紐帶,對話古今,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厚內涵。


            課程戶外植物探析


            課程室內講解



            附件下載: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