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和28日,武漢植物園自然課堂開展了兩次主題為“古法造紙”的課程,共有45組家庭參與其中。課堂分為戶外尋寶、室內講解和造紙環節。
“大約在一千九百年前的東漢時代,蔡倫吸收了前人長期積累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文《紙的發明》激發了孩子們對造紙術強烈的好奇心,蔡倫具體如何改進了造紙術?造紙術的每一個環節是怎么樣的?粗壯的樹木是如何變成一張薄薄的紙的?帶著這些問題,主講老師引導孩子們在園區內尋找適合造紙的原料植物之一——構樹,并觀察其外觀及樹皮,引發思考;接著,在室內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讓孩子們了解了古人書寫用材的發展、造紙術的發明及發展歷史,感受了古人無窮的智慧;揭秘了造紙術的神秘面紗后,老師為孩子們展示了整個工藝流程并給大家發放物資,孩子們動手操作著,用心地打漿、攪拌、架框、鋪漿、瀝水,并用戶外拾到的花草進行裝飾,讓孩子們親身體驗了“古法造紙”的奇妙過程。活動現場氣氛活躍,教室儼然變成了一個“造紙小工廠”,大家拿著自己的成果,內心充滿了自豪和成就感。
本次課程深受孩子與家長們的喜愛,大家通過戶外觀察、分析思考與動手操作等多個環節,深切體會到了華夏民族偉大的智慧與勇于創新的精神。
室內講解
作品展示